Jennie胜过全智贤?艳压营销反噬真相曝光

我心存她
阅读

Jennie胜过全智贤?艳压营销反噬真相曝光

这几天的话题流量,都被ELLE三十五周年风尚大典承包了。

而红毯除了贡献诸多美图之外,也有不可避免的争议。

一方面有声音认为各个女星的妆造风格多且杂,显得毫无统一主题。

另一方面,妆造风格模仿痕迹太重/既视感太强也被人诟病,有点糊弄文学那味儿。

图源网络 | 侵删

若放到别的红毯上,这种低配版“东施效颦”确实不讨好,可这次不太一样。

毕竟ELLE三十五周年主题是「重聚致敬」,这让女星们的妆造在展现美的同时、也与过往经典风格联系了起来。

所以红毯妆造是被允许的、囊括各个时期/地域/风格审美的多重致敬。

《Elles》2011 | 朱丽叶·比诺什

那么就在「重聚致敬」的前提下,跟大家聊聊《ELLE》从创建之初到发展到至今的美学风格,能代表其各个阶段让人耳目一新的审美/女性icon又是怎样的。

群星璀璨的致敬

背后的「她文化」

带着致敬经典的视角再看这次红毯,感受就很不一样。惊艳的造型会让人产生联想,自动与脑海中同类风格串联起来。

譬如热巴口碑两级分化、也因此赚满话题流量的“花团锦簇复古造型”,乍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锁皇惊艳全球的龙袍造型。

抠细节当然有很多差异,而最大差异在于工艺感的精致度,龙袍质感确实胜过很多。

Miss Sohee 2023 SS

同样是好工艺+好质感‍‍‍‍‍‍‍的类似造型,也让人联想到2011年维密「热情女郎」环节里糖糖的秀服。

特地送往印度由当地刺绣大师纯手工制成,耗时久+细节丰富,也是当年最昂贵的秀服。

VS 2011

联合热巴第二套致敬星期三的纯黑造型,组成并凸显了欧美对中式审美的一种固有印象——经典黄黑色彩风格。

《亚当斯一家》1991 | 星期三

所以也不用争论热巴是不是有意复刻锁皇成名路了,说她们都在致敬大前辈黄柳霜也是合理的。

毕竟黄柳霜在几十年前呈现的美学风格,放到今天依旧不过时且质感优越。

经典龙袍刺绣+黄黑元素

美得很客观且无争议的、是娜扎这一身高定闭秀婚纱新娘礼服,在风格类别上也开创了内娱红毯先河。

Rahul Mishra 2023 FW

品牌本身就是印度高定,很容易联想到改良后的纱丽婚纱礼服。

不过在叔看来,这造型更有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风格灵魂。单看一个头纱,其光泽感与好质地就比印度影视剧中的女星造型还强。

左:印度国宝级女星艾西瓦娅·雷 | 右:维吾尔族传统服饰

头纱造型也是经典美人造型。就像西班牙大美人克鲁兹·佩内洛普,头纱让她的美就像阳光照耀之下、半遮半掩于细腻砂砾中的珍珠般光润闪耀。

‍‍‍‍‍

《塞莱斯蒂娜》1996

同样是黄黑配色,这次红毯很敢穿、且穿的不错的还有娜然。

造型来自菲律宾设计师Harvey Cenit

金色尾骨造型别太致敬Alexander McQueen 1998春夏秀场‍‍上的银色脊骨造型。

而类似的黑金镂空美背风格,前有2014年金像奖红毯上郑秀文的金蛇造型。

Roberto Cavalli

后有2021金球奖上赞达亚的金属脊骨造型,都兼具正面典雅优美+背面狂野‍不羁‍‍的矛盾杂糅美。

Roberto Cavalli 2000 FW

风格致敬的本质,就是ELLE的美学核心——「她文化」。

‍‍‍‍

1945年,Helen Lazareff女士在法国成功创刊第一本《ELLE》杂志。在法语里,ELLE翻译过来就是「她」的意思。

《ELLE》75周年时周迅就在国版上致敬了创刊封面

同性才是更懂同性的,因此ELLE期望并传递的女性形象是现代优雅+朝气活力的。

更是自信有魄力的、好奇有活力的、自由有魅力的「她」。

1945年创刊以来杂志的最佳封面 | 被ELLE记录的时代美人脸

早在1988年,我们就接纳了ELLE的「她文化」并创刊国版《世界时装之苑ELLE》。

而ELLE推崇的欢笑基因,也在未来35年间不断致敬女性快乐自信的性感瞬间。

1988国版创刊 | 2018三十周年纪念刊

作为《ELLE》母刊起源地的法国,其美人也毋庸置疑的成为审美风格的载体与象征。

除了大众特别熟悉的苏菲玛索、阿佳妮,后辈绿娃等等。

《ELLE》2016 | 法版9月刊

更有法国影坛常青树、有「冰美人」之称的凯瑟琳·德纳芙。

以及有「天使」之称的艾曼纽·贝阿。

《天使在人间》1987

她们的存在本身就在彰显ELLE代表的「她文化」,也成为后辈们致敬的经典。

凯瑟琳与艾曼纽 | 法国美人脸的传承

前60周年风骨极具的巅峰代表‍‍‍‍‍

《ELLE》在各个年代都有不断致敬「她文化」的美学风格代表。并且是由内而外,从美学内涵逐渐走向风格现象的。

‍‍‍‍‍‍‍‍‍‍‍‍‍‍‍‍‍‍‍‍‍‍

40s的ELLE名人是年少成名的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她个性鲜明、才华出众,代表着战后崭新时代的审美,就算行为有些离经叛道仍然备受法国人钟爱。

1954年,年仅18岁的她就写出了小说《你好,忧愁》,一举夺得当年法国的“批评家奖”。

其著作在四年后就被改编成电影,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现象。不论是剧情台词还是美人妆造,放到现在看依旧很有亮点。

被称为“知识女性化身”的影星让娜·莫罗,也是活跃在40s的法国国宝级女演员。

现在迷得人头晕目眩的绿娃,就像她这一支的面孔延续。

50s代表西蒙·德·波伏娃,是法国文坛存在主义作家,更是现代社会女权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身为「她文化」的内秀代表人物,她的纪录片放到现在看仍有让人振聋发聩的力量。

《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1975

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诞生的美学风格,是象征着女性崛起的New Look时代审美。用一生贯彻优雅格调的赫本,也称为50s的风格代名词。

60s迎来了由法国情色女王+性感女神碧姬·芭杜代表的、解放身体的时代审美。

她是彼时《ELLE》最钟爱的封面女郎。展现的妆造从黑发淡妆的典雅公主、到金发浓妆的性感尤物,其跨度之大也证明了女性多面的风格魅力。

一代icon的风格影响力还体现在,至今各国顶级明星&杂志仍在致敬她经典的「The Bardot Pose」。

到了70s,旨在突破束缚的审美原则,让各个地域/领域的美人都能成为风格代表。

不是法国美人的乌克兰前尤利亚·季莫申科,其盘头麻花辫造型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ELLE》2005 | 本人生于60s成长于70s

之前就跟大家聊过,70s也是诸多高奢大牌野蛮生长的时代,并为后期80s-90s的巅峰期打好基础。

法国冰美人凯瑟琳70s广告大片

80s审美大爆发时期,叛逆不羁的摇滚派对风格迅速扩张、并影响全球的流行审美。

前有活跃于80s的麦当娜。

后有生于80s的蕾哈娜。

不论是音乐风格、舞台风格、还是时尚艺术风格,她们在审美呈现上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90s开始冒头的、崭新的极简主义+未来主义风格,与始终被偏爱的极繁主义美学碰撞出更巅峰的时代审美。

同时,中西方文化审美的交融也让风格呈现拥有更广阔的接纳度+包容性。

氛围意向类似曼神早期 | 也算西方审美对东方的致敬

00s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前后充斥着元素全球化的动荡,并迈入解构经典的风格新阶段。

同时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千禧年开启的后20周年审美,缺失了很多以前「简单即成美」的风雅韵致。

《ELLE》1999 | 2011

后20周年的新阶段新现象

以《ELLE》为代表的、迈入创刊70-80周年的千禧年后20周年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变化。

首先是统治封面的人物身份的变化:从毋庸置疑的影视美人,变商业流量追捧下的爱豆。

彼时曼神在2004年登上《ELLE》法国母版8月刊封面,成为亚洲明星第一人。

还是2004年,戛纳红毯上的她靠背心牛仔裤的简单穿搭,完美演绎出千禧时期的风格灵魂,轻松的秒了一切。

同时作为真材实料的、彼时唯一一个在戛纳斩获最佳女演员奖的华人演员,从审美到作品,无一不是优越的。

考古下同时期的全智贤,也很有千禧初期以少胜多的大气典雅美。

可自12年后,作为演技实力派美貌女星在封面上也没太多话语权了。

后期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中女大美人久久等不来一个封面,而kpop小花们疯狂登封。

尤其是疫情元年开启后的20s这三年,全智贤这种级别的中女都要查无此人了。

取而代之的是随便登封、甚至略显重量不重质的Jennie们。

《ELLE》韩版30周年封面人物

今年Jennie更是成为除了曼神之外、第二个登上法国母版《ELLE》的亚洲人,直接成为南韩第一人。

这很难评,只能说确实是时代玩法变了。

其次,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大众获取娱乐讯息的方式从纸媒转向电子刊/新媒体,这也加速并透明化一个明星商品走向巅峰并跌落的过程‍。

不论是不是“德不配位”,只要没有大bug,流量爱豆们就是能稳坐巅峰‍‍‍‍‍‍。

《ELLE》新加坡版创刊30周年的金九封面会选Jisso登封,摆明了新加坡新生代真没人了。‍但这也不太合理,其他领域的优秀女星总归还是有的吧。

咱们今年35周年封面,请的就是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代表,并非都得是明星。

不得不说,拿着中国数据勇闯全球的BP确实是吃到时代红利的现象级组合。

没作妖前Lisa也是封面大户,结果呢?

‍‍‍‍‍‍‍

身为高规格的前宝格丽全球代言人,如今在宝格丽CEO Babin发布新的IG Story上被替换,取而代之的是刘亦菲版《ELLE》高级珠宝封面。

明星作妖品牌背锅,这种反复被迫的「反水」不是一次两次了,也成为大牌逐渐略失公信力的一点。

因为连塌六房喜提“代言行业冥灯”的PRADA,怕了贵圈转而向体育圈女足抛橄榄枝,被网友戏称:“总算选对人了。”

把好端端一个高奢品牌祸害成谈资笑话,谁还记得穿PRADA的原本是如斯嘉丽般貌美有作品的女王级人物。

又或者是凭一己之力,开创冷都盐系男风格的坂口健太郎呢。‍‍‍‍‍‍‍‍‍‍

当「她文化」被固化/被特定群体红利化,这条越走越窄的路又能坚持多久呢。

这次ELLE红毯大花组无人参加,85花组仅刘诗诗一位,已然反应了当下现状。

诗诗红毯高定造型 | Elie Saab 2023 SS、 Imane Ayissi 2023 FW

回头再看这次红毯主题就更能理解「重聚致敬」的刚需。

小花爱豆们需要向德艺双馨的前辈们学习,传承她们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水平,并在时代美学基础上呈现能展现个人风格的重塑与创新(这也是这次红毯被说致敬的毫无个人灵魂的关键)。

某种意义上,明星就是展现各个领域美学风格的载体。

她们本应唤醒大众对刊物也好、品牌也罢,其创建初心的认可与效仿,而不是在商业流量的污流中让自己、让大众统统迷失自我。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