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才华:探寻史蒂芬·霍夫的钢琴、作曲与写作之路

楞姐ノ
阅读

多元才华:探寻史蒂芬·霍夫的钢琴、作曲与写作之路

“斜杠”已经成了很多音乐家的标签,但像史蒂芬·霍夫这样如此多面的音乐才子,着实少见。在钢琴家之外,他还拥有作曲家、作家两个身份,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当代二十大博学之人”之一。

10月24日、26日,62岁的英国钢琴大师史蒂芬·霍夫登台上海交响音乐厅,一场独奏、一场协奏,让人一窥他的不凡功力。

“这是真正的、高级的音乐家。”指挥家余隆在台下悄悄听了霍夫的独奏音乐会,被他的音乐感动不已,“现场满员,无人退场,上海观众太‘贼’,太懂经了。”

今晚(10月26日),在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的搭台下,霍夫将带来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两部钢琴协奏曲,分量十足。这也是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项目。

霍夫和上海交响乐团

霍夫和余隆

从独奏到协奏,他选择了两台钢琴相伴

《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一脚踏在浪漫的十九世纪,另一脚则立足于古典的十八世纪,它也是开启贝多芬中期音乐风格的一部代表作。

勃拉姆斯25岁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不管在什么层面来看,都是一部旷世巨作,除了精神上有像交响曲一样磅礴的气势,也有属于钢琴自己深刻的独白。

将两部作品安排在上下半场,霍夫有自己的想法。两人均出自德奥一系,勃拉姆斯更被誉为贝多芬的接班人,“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吸收了不少贝多芬的做法,比如旋律的走动和塑形。”

两场音乐会时长相当,和乐队合作协奏曲,霍夫坦言更累,有一种制约,不可能有太多的随心所欲,独奏音乐会有更多空间,就像去兜风,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风景是什么。

演出前,霍夫一头扎进琴房试琴,相中一台贝森朵夫、一台施坦威,分别伴他坐镇独奏和协奏音乐会。对霍夫来说,选琴的过程就像吃自助餐,各有所好而已。

“肖邦是波兰作曲家,但在法国度过主要的创作阶段,更不用说德彪西这样的法国作曲家,贝森朵夫很有一种法国味。”而至于施坦威,几乎是音乐会的标配了,声音更大、更硬,更适合德奥作曲家,尤其是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严肃作品。

19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日新月异,钢琴几乎每十年就迭代一次,就像今天的苹果手机。不同年代诞生的作品,对钢琴也有不同要求。“钢琴就像我的一个伙伴,我希望彼此信任,互相依靠。”但他也知道,不可能奢侈地为每一首曲目配不同的钢琴 ,只能取最大公约数,若能总体满足演出要求,便是最合适的选项。

独奏音乐会上,上海观众的反响给霍夫留下深刻印象。“很安静,很认真,注意力很集中。”他还发现了不少小观众,是和欧洲截然不同的风景,欧洲古典观众的起跑线是60岁,满眼白发老者,“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古典音乐,这是非常美好的一种现象。”

秀外慧中的上海交响音乐厅,也让他啧啧赞叹。霍夫佩服余隆,回国二十多年,为中国严肃音乐市场的发展出力良多,不仅带出了这么好的乐团,还有如此棒的音乐厅相伴,“不像在伦敦,要政府批钱太难了,音乐厅的建造走走停停。”

演出间隙,他在上海短暂地Citywalk,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咖啡店、餐馆、酒吧,天气也很给力。协奏音乐会后,热爱美食的他决定犒劳自己,去吃一顿地道的上海菜。

霍夫排练协奏曲音乐会

霍夫在独奏音乐会

从写书到作曲,他拥有旺盛的生命能量

一口标准的伦敦腔让人如沐春风,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英伦绅士,中气十足,能量无限。

以博学闻名的他,不仅会弹琴,还会作曲、写作,甚至喜欢画画,但他很快纠正:画画只是一种业余的爱好,而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文字有让人惊讶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能引发战争,也能创造和平。”

笔耕不辍的他不仅在《纽约时报》《卫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有专栏,还出了好几本书:《作为祈祷的圣经》《最后的静修》《粗略的想法:对音乐和更多的反思》《足够了:童年的场景》。

《最后的静修》出版于2018年,讲述一位陷入困境、失去信仰的牧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当周围一切都崩溃,当你到了一定年龄,不再有吸引力,你会怎么办? ”这是一本心理小说,霍夫试图创作的不是故事,而是一种情绪、一种氛围,就像一个绝望者的日记。“当你受伤时,你仍然可以治愈别人。”法国小说《乡村牧师日记》给了他启发,即使沮丧,依然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足够了:童年的场景》今年出版,有对父母和童年的回忆,也有他成长为音乐家的经历,停笔于他开始职业演奏生涯的21岁。

霍夫从小展露出音乐天赋,4岁已经可以哼唱70余首儿歌、童谣,迷上钢琴后,一心只想弹琴。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尘不变。13岁,他对钢琴失去兴趣,每天看6小时电视,不弹琴,也不上学。

“当时的我一团糟。”霍夫笑说,人不是机器,即使是成年人,生活也会有起伏变化,“明天总有机会做得更好,所以我坚信,人生没有什么所谓的失败。”

情绪稳定的父母,给了他巨大的支撑,就像指南针,当他失去方向,会轻轻地推一推或抱一抱,让他知道在大海的风浪中往哪个方向漂移。也因此他笑说,这本回忆录可以激励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

“写作有危险,尤其当涉及真人真事时。”霍夫把自己的内心剖开,尽量用坦荡、真诚的笔触公之于众,但在尖锐提及部分真人时,他选择用化名来保护对方,“有点像你在自拍或在聚会上拍照,不小心拍到别人,乱入了。他们可能并不想出现在你的照片里,还是有一点强迫的成分,不公平。”

在音乐的创作上,霍夫也没有停下脚步。

2023年,他的声乐歌曲《爱与失落之歌》全球首演。2024年,他的钢琴协奏曲《昨日世界》将世界首演,灵感来源于茨威格同名自传体小说。同样是2024年,他将巡演自己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邂逅六人团》。

从书籍到音乐,霍夫的作品里处处是诗意的、美丽的名字,勾起人的好奇心,很有欲望一探究竟。

“名字就像一扇门,如果大门很漂亮,会吸引人推开门,走进里面去看一看。”深谙其道的他说。创作灵感来自哪里?“要有一点疯狂,不能太常规,打开奇思妙想。”

钢琴家、作曲家、作家,最享受哪一个身份?

“我都喜欢,就像我喜欢鱼肉、蔬菜、甜点。”他说,作曲和写作异曲同工,是私人体验,是自我表达,要煞费苦心,作品诞生后就像自己的孩子,“弹钢琴是另一回事儿,那些伟大作曲家早已把作品写好,我只要负责弹就可以了。”

怎么才能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能量?“没有什么秘密,保持充足睡眠!”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