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纪行:作为连接东西方历史的中枢

多一处划痕°
阅读

中亚纪行:作为连接东西方历史的中枢

原标题:中亚纪行:作为连接东西方历史的中枢 | 知书No.227

中亚自古便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区域。不同文明在此碰撞、交流,无数古国在此繁荣、没落,丝绸之路在中亚的地下留下了无数宝藏,吸引着后人好奇的目光。

本次书单“中亚万象”主题书单由国内长期关注并出版中亚历史文化领域图书的出版单位联合发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Cogito、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天喜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后浪、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现代出版社、新经典、理想国、译林出版社·方尖碑),希望这些图书能够有助于读者了解多彩又神秘的中亚。(下列图书排序不分先后)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

瑞德维拉扎 陈杰军 译 《热土荒丘五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我思Cogito 2021年11月出版

本书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教授的学术生涯回忆录。从19世纪末开始,中亚地区有许多闻名于世的考古发现,这与享誉世界的老一辈考古学家如M. E. 马松教授、普加琴科娃教授等杰出学者的长期努力密不可分。他们是本书作者的考古学引路人和人生导师。这部回忆录反映出一个曾经辉煌的中亚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以及一大批优秀的考古学家是如何在考古实践中成长的往事。

作者的求学生涯、随后参与或主导的一系列考古工作,以及和师友之间的交往,构成了本书的主体。作者叙事简洁流畅,论述清晰缜密,书稿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通过本书,读者既能深入了解北高加索和中亚重大考古项目的发展脉络,也能走进考古学者的日常生活,了解考古工作的艰辛与趣味,更能切实体会到两代优秀中亚考古学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这是一部能够激励人们爱上读书治学、激发对考古学的好奇与兴趣的不可多得之作。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史》

博博占·加富罗维奇·加富罗夫《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成为塔吉克斯坦最受推崇的著作之一,是塔吉克斯坦公民人手一本的经典,是了解塔吉克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必备工具书。本书力图将历史脉络同最重要、最复杂、经常有争议的问题研究结合起来,将塔吉克人的历史文化置于中亚地区所有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分析,这也是中亚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西域:葱岭·帕米尔寻踪》

陈达达《一个人的西域:葱岭·帕米尔寻踪》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9月出版

本书作者陈达达追寻着瑞典探险家斯文· 赫定的足迹,只身涉险,复刻斯文·赫定《穿越亚洲》一书中记载的线路,穿越帕米尔高原,记录下独行探险中的感悟与见闻。本书不仅讲述了所到之处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对帕米尔高原的历史地理进行了实地探索,并在探索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万国互联:中哈物流合作纪实》

张文宝《万国互联:中哈物流合作纪实》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10月出版

连云港,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西接横贯中国东西的陇海铁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独特的区位优势,注定了连云港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014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重点合作项目——中哈物流基地在此落户。

五年时间,中哈物流基地从零起步,砥砺奋进,以举世闻名的“中国速度”,不断自我升级,把基地打造成陆海联运的实体平台。总经理刘斌,筚路蓝缕,把哈萨克斯坦盛产的小麦过境销往东南亚,成了无师自通的“粮食大王”,在新丝绸之路上开拓的“现代张骞”。

《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天地出版社 2021年9月出版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形成、兴盛、演变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动通俗的文字,还原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险家等的传奇经历。西汉时期,张骞作为使者向西沟通大月氏和乌孙合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朝时期,玄奘远赴印度取经;进入宋朝,东南海上贸易贸易兴盛,瓷器、丝绸远销海外;明清时期,伴随着海禁政策的严格执行,丝绸之路逐渐衰弱。

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贸易之路和帝国之路,在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决定着人类文明走向的未来之路。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

荣新江《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2年11月出版

本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与诠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包括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上的城镇、丝绸之路上的政权与聚落、丝绸之路上的物质交流、丝绸之路上的人口流动、丝绸之路上的战事、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存等十八个学术问题。呈现了中外交流史上最为华彩的乐章,回答了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否“通少断多”的问题,把丝路上的若干段落联系起来了,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整体的“丝绸之路”;不仅研究了历史上中原王朝对于丝绸之路的贡献,也分析了丝路上每个路段的国家和民族在通行和商贸往来中的特殊作用,深度挖掘了“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其学术前沿性和启发性不言而喻。

《丝绸之路十五讲》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以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为依据,分阶段讲授自青铜时代至郑和下西洋时代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图文并茂,生动易读。《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为丝绸之路作出了全新的定义: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

《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

许晖 《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3月出版

阿拉伯新娘手中的石榴果,辗转染红了武则天的石榴裙;中国的“花中宰相”芍药,有着一个源自古希腊医神的拉丁名;《奥德赛》里的希腊人,早已披上了“长羊毛的树”上采摘并织成的丝绸衣……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生发出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本书选取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十二种植物——小麦、葡萄、石榴、曼陀罗、黄瓜、红蓝花、枣椰树、水仙、甘蔗、淡巴菰、大蒜、芒果,以及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四种植物——桃、杏、芍药、桑,为你详细读解它们的“旅行”足迹、多样变迁以及在不同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带你步入一幅幅中、西对照的历代名画,兼容并蓄中一睹植物在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场倾情演出的无穷魅力。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

[德] 吉乐《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作为一个德国人,作者吉乐在20世纪90年代邂逅宋代瓷器,自此入“坑”。30余年借着工作之便走遍世界各地,广泛搜罗各国的中国外销瓷,并孜孜不倦地追踪它们曾走过的世界之旅,力图还原这迷人的物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同时,作者选择了一个中国人少有关注的切口——外销瓷。虽然它往往被中国人认为在品质上不如内销瓷,但实际上,它比内销瓷更深入地渗透到世界上的贸易、技术和文化交流中,并且反过来,对国内瓷器的形制技术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书中用简明清晰的文字,勾勒出一千多年来围绕瓷器发生的各种碰撞融合,交流发展与创新,以及起落兴衰,追溯了中国外销瓷的全球之旅,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模仿、创新与追赶。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美]薛爱华 著 吴玉贵 译《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甲骨文 2016年4月出版

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劫掠丝绸之路》

[英] 彼得 · 霍普柯克 张湘忆 译《劫掠丝绸之路》九州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本书讲述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奥里尔·斯坦因、德国的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法国的保罗·伯希和、美国的兰登·华尔纳、日本的大谷光瑞和橘瑞超等人,从丝绸之路上失落的城市遗迹中成吨地卷走各种壁画、写本、经卷、雕塑等。他们劫掠中国珍贵的文物,展开激烈的西域古物国际争夺战。作者汇集了这些冒险家劫掠者的历史故事,探寻他们行动的动机。

作者细腻、动人心弦的笔触将带领你一步步深入这片充满离奇、荒诞、诱人传说的土地,感同身受地体验书中人物的狂热、失落、不甘、雀跃和苦痛。

《中亚纪行:克什米尔、小土伯特和中亚诸地》

贝亚德·泰勒 编撰 杨晓琼 译《中亚纪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

本书辑录了13—19世纪多国探险家在中亚奥克苏斯河流域、巴达哈伤、克什米尔、拉达克等地的旅行日志、信函和感悟随笔,内容极为丰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9世纪欧洲探险家们自里海以东、西伯利亚以南,涵盖克什米尔,印度河上游诸地,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阔地域的第一手考察资料,包括生态环境、河流分布、山脉走向、道路交通、城市布局、防御工事、物产状况以及人文风俗等方面。以历史学视角为选择基础,为边疆行洞开想象的大门。

《危险的边疆》

[美] 托马斯·巴菲尔德 袁剑 译《危险的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3年4月出版

一部颠覆认知的历史书,一幅草原游牧文明长卷。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游牧帝国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本书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历史的枢纽:中西亚史地新考》

何新《历史的枢纽:中西亚史地新考》 现代出版社 2022年11月出版

作者何新将目光着眼于中西亚这一亚欧大陆的地理枢纽之地,涉及东罗马、古叙利亚、古埃及、波斯文明、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等内容,讲述丝绸之路上被人有意无意淹没的文明真相。重新审视中近东地区的中亚、波斯、阿拉伯文明等对于西方历史的重大意义——拼音字母起源于亚洲叙利亚;古叙利亚及约旦、黎巴嫩地区的古建筑乃是希腊罗马建筑的设计原型;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奠定了西方文艺复兴的基础;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实则为阿拉伯帝国的“智慧宫”……

涉及古叙利亚、古埃及、波斯文明、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等内容,探寻亚欧大陆的地理枢纽之地,讲述被长久掩埋的的文明真相。这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现代阿拉伯地区,何以对西方如此重要,以至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焦点。中西亚地区对中国一直有着重要意义。真正影响中国历史的可能不是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而是中亚西亚的商人和商队。游牧民族也常常只是他们的工具而已。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刘子超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文汇出版社 2020年7月出版

中亚是欧亚大陆的中心,曾被不同文明征服,苏联解体后又徘徊在大国的夹缝间,如离轨的卫星。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入此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展开一场惊险且艰难的寻觅之旅。

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无人区,在核爆试验场抛锚,他以探险者的精神见证隔绝之地;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最古老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他试图寻回古人的目光;结识将未来寄托于汉语的塔吉克青年,遇见困守咸海七年的中国人,在乌兹别克酒吧里,听到把酒言欢的商人指着撒向空中的钞票大喊:“你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这才是现实!”一路上,他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徘徊在希冀与希望、失败与失意之间。

这是一本全面且细致的中亚游记——中亚和我们越来越紧密,却又始终陌生和遥远,终于,首次有中国作家深入此地,以幽默和亲近的口吻向我们揭露近在眼前却神秘的邻国。

《中亚行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旅》

(挪威)埃丽卡·法特兰 著 杨晓琼 译《中亚行纪》理想国 |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出版

亚历山大的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又被视为俄罗斯和英国大博弈的舞台。从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东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最远的边境线。

社会人类学家埃丽卡·法特兰踏上一段即使是最老练的环球旅行者也很少涉足的旅程,探索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成员国,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作者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爆试验地,在干涸的咸海岸边遇到中国的捕虾人,还遇见自二百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平原上生活的德国门诺派教徒。她背包走遍了每个共和国的角落,将这五个中亚国家现在和过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完整介绍给读者,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现状。《中亚行纪》是一部“穿越中亚的奥德赛”,一位青年人类学家的探索之旅。

《新月与蔷薇》

[伊朗]霍马·卡图赞 王东辉 译《新月与蔷薇》译林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地毯?波斯猫?还是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提起波斯,一股悠远又迷人的气息总是会扑面而来。对于许多人来说,“波斯”一词代表着一种风情,神秘、让人渴望去了解和感知。据历史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便与波斯建立起了直接联系。“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的景象给古代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衣着华丽的波斯商人,带着满载奇珍异宝的驼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原,以至于“波斯”一词曾一度成为商人的代称,象征着富庶,和浓厚的异域风情。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作为波斯文明的继承者,伊朗愈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信你和我们一样,一定充满好奇。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先后与希腊、阿拉伯、蒙古等多个文明发生碰撞与交流,近代以来又多次发生激烈的变革。作者从波斯文明自身的视角出发,将文学与政治交织,文化与社会相融,既展现了“新月”上的杀伐纠葛,又流露出“蔷薇”下的温婉柔情。

内容综合:广西师大出版社我思工作室、豆瓣读书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