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春潮》:和解并非所有关系的唯一选择

肤浅对白
阅读

电影《春潮》:和解并非所有关系的唯一选择

《春潮》是一部少有的全女性视角电影。影片中姥姥,母亲,女儿祖孙三代互相纠葛、羁绊、撕扯,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式家庭关系,咒骂、压制、绝对的控制欲和居高临下的审判贯穿两代人的成长,压抑的同时令人深思——原来不是所有关系都需要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和解。面对真正无法解决的问题,沉默没有用,努力摆脱周遭环境永远是上上策,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的文案人总会在遇到文案难题就换个环境找灵感一样。

该片通过一个中国三代人家庭的故事,展现了时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报社记者郭建波、母亲纪明岚与女儿郭婉婷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祖孙三代因亲情关系捆绑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记者郭建波在报道社会负面事件的同时,也在揭开自己身上的伤疤;母亲纪明岚在外为人热情,受人爱戴,但是回到家却判若两人;女儿郭婉婷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成人世界里的种种生存法则。一次次的叛逆与反抗都在隐忍中归于平静,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在三代人之间暗自滋生,终将爆发……

这是一个关于家长里短琐事和理想化大龄文艺女青年的现实冲突的故事,控制欲极强的外婆、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妈妈、机灵可爱的小外孙女,三代人在一个拥挤的小窝里上演着微妙的矛盾。有些付出就陷入自我感动,一言不合上升道德绑架,怨天尤人又自卑自弃,控制狂人又赚人同情,煽风点火尖酸刻薄,“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春潮是流淌过母女孙三代氤氲又躁动的纠葛,不安、反抗和顺从,总归在找出路。原生家庭的梦魇就是把整个人生撕得支离破碎,像一根刺扎到心坎里,在时常无眠的怅然若失的深夜里,永远地黯然神伤。

母女之间本应该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结,温热的情感流动,可是在时代裹挟下慢慢冷却,成为彼此的罪人,生活的毁灭者,母女转向男人的怀抱。敏感脆弱的女儿得不到固执的母亲的安抚,执念颇重的母亲的苦痛也无法被女儿理解。故事以母亲的永久沉默为结局,这种有毒关系的传播也在母亲的沉默下终止,母亲成为了婴儿,女儿成为了母亲,去爱护养育自己的女儿。电影结尾有明媚的阳光照射进来,水流的声音充满了生机,好像该过去的总算过去了。

如果水是作为人的欲望,那从前被接好的水管到最后流动的水,就像随着时代变化人的情绪个体性流动,难免想起来所看过的书里对丁玲作品的分析——杜晚香像政治缩影的代表而不是人,姥姥的一言一行就像书里的杜晚香。至于郭建波为什么不离开,难道作为子女只能看到歇斯底里的母亲和不常出现但每次出现都是好人的父亲吗?郭婉婷给了答案——她有时候也不喜欢姥姥,但是她会和她妈妈说,你和姥姥不一样,姥姥会一直陪我睡觉。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这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导演却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段制造了很多隐喻。电影海报上说,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可见拥有一个正常母亲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当环境和欲望侵蚀了一个妈,这个妈就摧毁了一个家,毁掉这个家的每一个人。有的人会看得咬牙切齿,有的人会看得泪流满面。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曾借贾宝玉之口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女人是水做的”,但这部电影里的三个女人,却是干涸的,过往的种种不如意,枯竭了她们的生命,在生活中,她们不是形同陌路的冷淡,就是歇斯底里的恶毒。全片都弥漫着低气压,看得人极度压抑。母女共处一室时的尴尬、痛苦、撕裂,时时刻刻爆发的怒火,渴望诀别,一刀两断,但又如春潮般源源不断,无法割裂。苦涩和不解是日常,人和世间都是复杂的,好坏善恶是无力的,唯有立场在说话,女人尤其。安静是好吗?表面看起来是好的,但这好的表面,也意味着结束。遗憾吗?遗憾或许会成为一种悠久的疼。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