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经济:是智者不入爱河还是谣言止于智者?

浅蓝深蓝
阅读

爱情经济:是智者不入爱河还是谣言止于智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爱情,在文学上,常常被赋予比生命更高的价值,在商业上也同样值钱。只要能成功在大众观念上将产品或者服务与它绑定,就能缔造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向上可延伸到钻石珠宝、婚礼婚庆这样的婚嫁行业,下可下沉到餐饮酒店、鲜花红包这样的日常消费,爱情经济的体量难以估计。

然而今年的七夕,作为中式情人节,大家复盘时更多的仍是在讨论消费降级的话题。朋友圈的恩爱越秀越少,鲜花价格没有往年的大波动,各类珠宝黄金店通过打折扣来促销,一条廉价钻戒月销10万的新闻似乎要戳破爱情经济的泡沫。

图源:微博

更有网友戏称,今年的七夕,在垃圾桶里捡花束中藏的礼物都不似以往,能见到一些漏网之宝。

爱情经济去哪了?

该刺激爱情,还是刺激经济?

一边是结婚率低迷,单身人口超2亿;另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交友APP,通过更细分的人群定位和对应的精准匹配机制抢占市场,吸纳不断膨胀的用户。

以爱聊APP为例,截至今年6月9日,注册用户人数已突破1.5亿。七夕当天组织的各色联谊会也层出不穷,似乎全社会都在想尽办法刺激大家勇敢恋爱。

据2020年的一项社会调研统计,年轻人不婚不恋的原因中,社交圈子固定(50.7%)、“宅”(47.5%)和不擅长表达(46.0%)占据前三。这背后其实是感情教育的缺失,爱人是一种能力。可以说,年轻人既缺乏对爱情的思考和实践,同时又在努力寻找爱情。

市场有需求,恋爱专家便横空出世。早些年随着自媒体发展,许多情感博主在掌握了流量密码后,纷纷下场,面对着有迫切需求的年轻人,开始了各种流派的建议指导。自此,爱的表达与金钱付出的边界逐渐模糊。

资本和品牌方借势打造“爱她就给她买”的消费观念,正赶上彼时经济高速发展,所有人都对明天有更好的期待,自然是对价格的不太敏感,也很难自发反思。至于说想要反驳这种观念,就更是难上加难。两向结合,迎来了爱情经济1.0的黄金时代。

基于习惯建立的消费门槛,在疫情来临后,成为了年轻人恋爱的拦路虎。就业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收入,并伴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这样的环境倒是促使了消费者重新思考什么是爱情,以及如何表达爱意。显然原本这种价值取向,既不可持续,又似乎没那么像爱情。

想要回答小标题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符合新背景下的爱情经济。

新爱情经济

前文提到的爱情经济,主要是以礼品为中心、价格为标准的物质时代产物。 经历了多年的讨论和实践,现在的年轻人对爱情的理解也日渐成熟。

尤其是00后,物质上的表达很难成为爱意的现实载体,趋同的商品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个性化的需求。各种亚文化圈子的出现,情感认同的价值也更加重要。

陪伴和理解,或许是新爱情经济的关键词。

8月21日,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发布七夕旅行报告。数据显示,各种主题房和文艺消费同比环比均增长显著。

酒店不仅是一个住宿的地方。携程平台上,可以享受电影的影音房间夜量同比增长196%,带娃过节的亲子房间夜量同比增长71%,“开黑”电竞房预订量同比增长267%。

相约看展和景区夜游,也是今年七夕的过节首选。马蜂窝大数据显示,七夕前后,“看展”以超过100%的环比涨幅领跑七夕玩法榜;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七夕当天,全国景区夜间门票销售量较前日增长超2倍。

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洛阳的夜游九州、济南的超然楼、扬州的夜游瘦西湖等夜间旅游的不断推出,提供了过节的新选择。

看展、去音乐会、逛创意集市、参观博物馆等项目也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成为约会的好去处。

共同经历和体验,是促进感情的重要方式。

说完了活动,礼物仍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消费主力的人群变化,以个性化和兴趣导向的消费趋势改变了原来的产品理念。

“别人送啥我送啥”的安全牌已经不灵了,转而需要更用心的考虑送礼对象的个性和兴趣。积木、潮玩等品类成为七夕销量的爆款,与大IP的联名款更是成为各平台GMV的主力贡献者。

现在对礼品的需求还不仅于此,对实用性的关注也成为新趋势。黄金以保值的贵金属属性优势领跑珠宝首饰类商品。同时,以洗地机、空气净化器、吸尘器等为主的生活家电在七夕期间仍保持高增长。更多符合当代使用习惯和功能需求的产品涌现,也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满足个性需求,表达真诚关心,成为了挑选礼品的指导思想。

发展新爱情经济,还得紧扣“共同度过,用心表达”的主题。

尾声

现在的年轻人,既知道如何选择爱人,也努力探索如何表达爱意。

爱情经济不应是绑定在概念上的溢价,而应建立在促使关系健康发展的价值上。爱在黎明破晓前中有一句台词,“如果神真的存在,不会在你或我这里,而是出现在我们之间。如果共鸣存在,那将存在于对共鸣之人的尝试理解。”

产生共鸣,比表达价格,更动人。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