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做旅游赚翻了吧?旅游人无奈地摇摇头

念她好
阅读

今年做旅游赚翻了吧?旅游人无奈地摇摇头

原标题:今年做旅游赚翻了吧?旅游人无奈地摇摇头

“人人都说今年旅游恢复得有多火爆,传得我自己都快信了!结果去大兴国际机场一看,直接傻眼了……”做定制游的唯蓝今年5月底在赴海外旅业考察团的路上,声称看到了“旅游业复苏的真相”。

她告诉搜狐旅游,在机场自己得到了VVVIP的待遇,安检、过关都跟专属服务一般,唯一一家开门的免税店还专门为她亮了灯,说当晚只有这一趟航班!没人的时候就会把照明灯关闭。

2023年5月底,乘客寥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受访者供图

搜狐旅游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免税店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得到的回复是机场商业确实都未完全开放,客流恢复也在缓慢进行中。“现在还算有点客流了,一天有个八九班(国际航班),刚开放的时候,一天只有两三班!”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产生疑问,许多媒体和网络上声称的“旅游复苏势头强劲,企业订单数据翻倍”,难道不是真的?

6月8日,携程集团发布2023Q1财报,称今年一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35亿元,同比增长140%;交通票务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150%;国际OTA平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200%……看到这些亮眼的数据,相信很少有人会质疑旅业的复苏,但转头思量:同比增速是本期统计数据与去年(2022年)同期统计数据相比较的增长幅度,是反映社会经济增长水平的相对指标。而2022年的今天,旅游业处于0度以下的至暗谷底,是每个旅业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 “签证难,难于上青天”

“关于签证我们真的很抱歉也很无奈地跟大家讲,德国签证今年真的很难。中国旅游开放得太突然,海外毫无准备,使馆签证处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时间重新招聘和学习。”搜狐旅游在5月26日参加德国旅游局媒体发布会上了解到,德旅局将2023年中国游客入境德国旅游的目标保守地设定为“2019年的20%-30%”。

德国驻华使馆的官方公告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预计整个2023年都无法避免较长的等候时间。”

图源德国驻华使馆公众号官网

欧洲多个主流目的地的签证都有类似问题。甚至一个月前网上爆出“意大利停止受理团签”的信息,经使馆“辟谣”后,搜狐旅游也在6月9日向意大利旅游局工作人员问询,得到的回复是可预约办理团签和自由行签证,但“确实不确定”可以预约到多久之后出行。

更让中国游客和旅游从业者无奈的是疫情前相对便利的目的地,如泰国和日本,屡屡发生签证政策变更,有“层层加码”之嫌。

泰国签证办理材料。受访者提供

如果在北京办理泰国签证,需要提供酒店、机票、存款证明,从送签到拿到签证要有8个工作日。除了时间长,还要将作废护照“每一页”都扫描一遍,甚至需要填写过去10年的出入境记录。对于普通游客而言,这样的要求实属苛刻,所以部分旅客就选择了泰国落地签。然而深夜落地办签证时人多嘈杂,体验感不佳,有旅客为提升速度特地去到价格为2200元泰铢的“快速通道”排队,还是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拿到签证。

图源微博截图

日本签证政策的反复调整和系统的不稳定也让许多游客摸不着头脑。6月5日,网传“日本驻华使馆停发赴日签证”,让网友瞬间炸锅。虽然签证停发只是虚惊一场,原因是“故障导致工作堆积”,但关于赴日签证的申请环节确实发生了变化。

日本驻上海领馆补充道,近期签证申请业务骤增,为确保业务正常运行,从6月7日开始,领馆限制旅游签证的申请,仅受理“两周内出行的申请”。

于是,新的谣言又出现了。网传“出签后两周内必须出行,不然签证作废”。其实,日本领馆的真实意思是:本来申请的人就多,因为系统故障还耽搁了时间,工作积压完全忙不过来,所以暂时先给着急的人办理,不着急的再等等。所以提出两周内有出行计划的人,才能送签。但游客和网友们对于日本签证办理时效和纳税证明的要求,仍有疑虑。

“中国人出去旅游第一步是签证,现在这股难于上青天的劲儿,把95%以上的人卡住了。”定制游从业者小艾无奈地告诉搜狐旅游,“剩下5%的人还得拿出极大的决心。”

# “航班少,机票贵上天”

公开报道中,入境游的存在感逐渐凸显,携程数据显示,4月底至5月上旬,携程平台的入境机票订单超2019年同期,增长150%,但多位旅游从业者反映,目前入境游虽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这与真正恢复活力仍相去甚远。

航班经过半年的恢复,国际主流航司基本都陆续重返中国市场,然而和2019年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以欧洲为例,上海飞巴黎从疫前的一天五班(MU和AF各两班,CA一班),现在只有MU和AF的每天各一班。而瑞士航空在2019年上海和北京都是每日一班,而现在只有上海一周三班。而北美航班,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同2019年相比更是天壤之别。相对而言,中东地区、土耳其航空、英国航空恢复的速度比较快。此外有些国家如印度、捷克受各种因素影响,也一直没有恢复直航。

从票价水平来看,由于航班数量有限,机票价格回落不明显,部分欧洲和北美目的地甚至还有升高的趋势。对于普通游客出国、或海外留学生回国,仍是一项巨大的消费支出。

作为旅行消费的“大头”,出入境大交通的票价居高不下,也阻碍了相当一部分有出行意愿的海内外消费者。

2023年4月,世界旅游联盟等机构发布《2023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报告》,提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游市场平均景气指数达到15,较2019年上半年上涨13个指数点,预计今年将成为入境游触底反弹的复苏年。

但行业信心复苏不等于行业复苏。“从疫情前的‘有’,滑落到‘无’,整个行业还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得在‘无’这个空间徘徊,成规模的恢复很可能要等到2024年。”国家金牌导游窦俊杰向媒体表示。德国旅游局首席代表李朝晖也在发布会上表达了疫后复苏的不易,“一夜回到解放前。今年可能就这样了,希望2024-2025年能有根本性好转。”

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国际)是“国中青”入境游三巨头之一,负责人曾向新旅界表示,“旅游签证刚开放两个月,进来的都不是团队游客,而是各种政府、企业访问团与商旅、会议会展团。纯为旅游的入境跟团游几乎没有,来的基本都是自由行的散客。业务总量与2019年也完全没有可比性。”

面对机票大交通的价格高启,游客的直观反应就是:贵上天?再等等,再出去吧!

# 荷包紧,高毛利产品人群窄

多位从业者在与搜狐旅游的交流中反映,疫情结束后,旅游行业发生了许多许多的变化——从需求到渠道,从产品到服务,玩法都变得不一样了。当然更要命的,是“老百姓的荷包收紧了。”

谱见文旅创始人CEO许义称:“去年暑期我们帮一家公司做小红书做搜索流量,一天的获客咨询是1000+,现在获得这样的效果的难度大了很多。”他认为,今年一季度的市场反弹是积压需求的短暂爆发,“有钱人肯定要出去,但是旅游做的依然是月薪8000-20000的人的生意,很显然这是过去3年最受影响的一拨人。”

除了机票、签证、地接等供应链的恢复还在“坡起”阶段,客人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也与疫情前不可同日而语。“整体有价值的需求比较弱,有咨询但成交依然很少,很多是因为价格,目前整个境外的价格对比疫情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大家普遍花钱谨慎了。”

国内景区的爆满和夜经济的恢复给大家明显的反差感知是“旅游业又回来了”,而2023年五一出游爆火的背后,是人均消费甚至低于2019年同期的事实。

“都是逛景区和特种兵旅游的,能消费的变少了,逼得我们只能做富人生意。”一家做在线旅游的公司创始人告诉搜狐旅游,他们已经从面向中产的中高端产品全面转向推高端定制。

正如美国和澳洲签证费集体涨价;上海迪士尼日前也宣布,自2023年6月23日起门票调价,官方价最高单日一张达799元。

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可能正在发生——普通收入群体可能发现自己越来越旅不起游了。

* 往期回顾:

旅游人的“长征”: 疫情三年,绝望中寻找希望

当旅游已复苏,那些离开旅游业的人还好吗?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