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舟:世界遗产视野中的北京中轴线 | 不如一见NO.57

匿名者
阅读

吕舟:世界遗产视野中的北京中轴线 | 不如一见NO.57

原标题:吕舟:世界遗产视野中的北京中轴线 | 不如一见NO.57

始建于元、发展完善于明、清的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串联起多处世界遗产,连接起过去和未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现实见证。

2023年5月9日,“‘国之中轴’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带来了“世界遗产视野中的北京中轴线”讲座。搜狐文化全程直播了本次活动,以下为吕舟老师讲座精华部分。

如何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视角

既然是申报世界遗产,我们要把北京中轴线放到一个世界遗产的角度来看,什么是世界遗产的价值视角?我们讲一个遗产,为什么要保护它?既然要保护,显然是因为它有价值,怎么样来判断它的价值,怎么样来阐释它的价值,其实就变成了认知一个遗产最核心的内容。世界遗产大家都知道是吧?我想既然如果大家关心北京中设计,关心世界遗产,你一定知道所谓世界遗产是基于1972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而制定的一个《世界遗产名录》,世界上有很多重要的遗产,这些遗产有突出的世界性的价值,任何一个国家靠自己的力量,有时候保护它是不够的,需要全世界的人,大家一起来共同保护这些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

文件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哪些是我们要保护的,这类可以属于全人类共同遗产的内容,你需要有一个名录,所以根据这个公约,1972年这个名录最早出现,就是第一次开始公布名录上的哪些是世界遗产,要全人类一起来保护的是1978年,1978年以后,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成为这类遗产,或者我们怎么认识遗产的?

教科文组织在他自己的网站上有这么一段话,说遗产是先人的馈赠,先人留下来的不仅是遗产,也是我们今天生活的载体,更是我们将会传给子孙后代的财富。它既是过去的又是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所以其实我们保护遗产,绝不仅仅意味着我们保护一些过去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对未来的世界都有影响。然后文件提到什么能成为世界遗产,是因为它的全球性,也就是说你要想把这个东西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上,它应该具有全球价值。

就比如说我们中国,我们有自己的文物保护体系,我们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它具有国家级的价值,我们还有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整体来说它具有北京市的价值,我们还有海淀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海淀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可能就是海淀区的这一级的价值,世界遗产是什么?它应该是世界性的价值。

所以以前我们在讨论这些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讨论这些遗产的价值的时候,有的人认为你的价值不够突出,所以他说你那个不是世界价值是吧?你那个是地方价值是吧?所以作为一个世界遗产,它就应当具有世界价值,而且是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然后讲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今天把北京中轴线申遗做成功了,它变成了一个世界遗产,它就会被放到一个世界遗产的平台上,全世界都会关注它,它的保护其实是得到了一个国际法的框架的支撑。

什么是文化遗产

什么是文化遗产?这也是我们今天经常会讨论到的话题。其实在《世界遗产公约》里,它清晰地定义了城市文化遗产,把文化遗产概念说得很复杂的人,他肯定没看过这个《世界遗产公约》,公约说得非常清楚什么是文化遗产,第一类文物,讲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或成分的这种结构物是吧?铭文洞窟,比如说像敦煌石窟这类,或者有关的联合体。

当然大家可以去读英文或者法文的原文,这个根据这是他们的公约的中文版,是教科文组织他们的翻译团队自己翻译的,我一直觉得文物这个词不是特别贴切,英文的词是monument,具有纪念性的这样一些对象。

那么第二类是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的式样分布均匀的匀称,我们讲一个布局的匀称,或者和环境的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相互联系的这样的一个建筑群体。

第三类是它叫遗址,其实“遗址”也是我们翻译的,也是他的翻译团队翻译,我觉得也不准确,他用的是SARS,其实我们今天更多的把它说成是一个场所,一个场所,它不仅仅是考古遗址,我们一说遗址好像以为就是考古遗址,其实不仅仅是考古遗址,它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的联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形态,所展示的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区域以及考古的地点。

就是这么三类很简单,就是文化遗产从世界遗产公约的角度就是这三类,属于文化遗产。当然它还有关于自然遗产定义,我在这就不提了,我们时间有限就不展开了,我们今天不涉及自然遗产的内容。

世界遗产的价值是什么?

同样我们要讲到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什么?讲突出的普遍价值,怎么来定义?在它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把它叫做《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这个公约是一个国际法,大家都知道这个是个国际法,它是稳定的,你比如说中国是通过人大常委会签了字,同意加入这个公约,我们才能加入公约。换句话说,就像我们的一个法律条款,你做完了以后所有的这些条款我都审核了,我同意加入,我认为可以支持,我就加入了。所以一旦你的条款要修改,这就牵涉到所有缔约国是不是接受你这个条款的问题,牵扯到法律程序,所以公约是不能变的。

如果这个变需要我们现在的194个缔约国来共同审议,要不然可能有些国家就会退出公约,那情况又是千变万化,所以公约不能变,但是我们讲《操作指南》是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包括我们说的价值内容,它会不断调整,突出普遍价值是什么?如果我们用一个类似教科文组织的图标来说明这个关系,突出普遍价值是它的顶层它有三个重要的支撑,第一个支撑是中间的世界遗产标准,就是你符合不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

第二个支撑你是不是真实的和完整的体现你说的世界遗产的价值标准。第三个支撑是你遗产保护的状况,保护的好不好,你拿给全世界去保护,你说我自己就没把它保护好,并不等于你不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但是你能列入的叫做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你也是世界遗产,但是你濒危的。

你先要解决它的保护问题,比如说有一年伊朗地震,然后把它的一个古城整个震得一塌糊涂,然后他要求紧急列入世界遗产,然后就直接列入到了濒危名录里头,类似情况是有,你既然讲它是一个世界性的价值,我认为对突出普遍价值的阐释来说,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和类似的遗产的比较,你是突出的普遍的世界性价值,你怎么突出?突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你要做比较研究,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个以比较研究为基础,然后有这三个支柱,它就共同构成了我们说的突出普遍价值。

所以任何一个世界遗产申遗,或者任何一个遗产,你要申报世界遗产,必须满足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我们来看看这个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核心,我们现行的操作指南的标准一共有10条,作为世界遗产,你要能想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至少要符合其中的一条标准,我们来看看哪10条标准,第一条标准它是一个人类天才的创造力的杰作,我想他要么在艺术上叹为观止,要么在技术上叹为观止。基本上这两个方面。这是第一条标准。第二条标准是在一段时期,我们讲一个时空范围,是人类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它对建筑对技术、对相关的古籍艺术、城镇规划或者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一个建筑的物质现象,反映了一种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交流,它背后是不同文化的交融,比如说像我们的丝绸之路,讲究就是要讲这种文化的交流,像我们很多的佛教的遗产,比如说我们的石窟寺,像敦煌石窟、云冈、龙门石窟,它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结果,在时空当中体现出来。

第三条标准是为能延续至今或已消逝,无论这个文明是否还在延续,有些是延续的,有些是不延续的。你申报的对象能够为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个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实际上就是你遗产应当是一个文明的见证或者文化传统的见证,能不能说明这一点?你要说明你的文明的特征是什么,你凭什么说你是一个文明的见证,你的文化传统是什么,你要解释这两个问题。

第四条标准是一个类型的杰出的范围,就是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这样的任何一个类型的范围。

第五条标准是传统人类居住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了一种或几种文化或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和我们今天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很密切,你怎么智慧的利用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来营建人类的居所。

第六条标准是与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事件,传统观点、信仰艺术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有形的联系。通常来说,我们不太容易单独的用这条标准,我们希望除了这条标准以外,还有其他的能符合其他的标准。

后四条我不讲了,因为它主要是跟自然遗产相关,基本上跟自然遗产时间原因我就不展开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包括自然美景、地球演化的见证、然后生物进化的见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就是这样4条标准。

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如何来认识北京中轴线的价值

好,我们大致了解了世界遗产的价值体系之后,我们来看看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如何来认识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北京中轴线为什么要申遗,我们来看看它是不是具有世界遗产的价值,它是不是具有世界遗产的价值,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对于北京中轴线的理解,比较系统的阐释最早始于梁思成先生,他在1951年的时候,当然他从一九四几年的时候就开始写文章讨论这件事情。

到了51年的时候,基本上他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讨论,形成了一个自己比较系统的看法。他说凸字形的北京半是内城,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的重心,全城就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而部署的,但贯通着全城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型或空间的分配都是这中轴,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

梁先生第一次这么系统来阐释这件事,我们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所以从梁先生这句话,你可以对应到刚才我们讲的世界遗产的第四条标准,它是一个类型的杰出范例,至少我们可以这么来阐述。它至少是一个隐形的杰出的范围。从我们申遗的角度,我们觉得这个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这是我们今天对于中轴线的一个定义,就是什么是中轴线,其实中轴线大家在问这条线是怎么定?线不重要,这好像很矛盾,但真的线不重要。我们在中国的观念当中,以中为尊,一切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做。那你想当我把建筑群在中心最核心最重要的必须摆在中央的建筑,沿着中心来布局的时候,它就自然形成了我们今天说的北京中轴线。

所以我们今天对北京中轴线的定义,它是一个建筑群,不是一条线,所以我们看从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然后到端门,然后两侧的太庙社稷坛对称布局,然后天安门、金水桥,然后天安门广场和建筑群,正阳门又是正阳门和正阳门箭楼,然后到南段的遗存,然后加上先农坛,天坛两边对称,再到永定门,我们整体的把它视为一个巨大的建筑群,长达7.8公里的巨大建筑群。

而这些你看所有的东西都是当时城市建设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它们不自觉的或者很自然的被放到了这个城市最中心的位置,而因为它们放在那个位置,它决定了周围的城市形态。

我们既然是申遗,既然是申报世界遗产,我们把它放到世界遗产的价值体系上当中来看一看,北京中轴线能够符合其中的哪几条标准,或者我们选择了哪几条标准。

第一条标准,我们其实一直在讨论北京中轴线符不符合第一条标准,就是一个人类的创造性智慧的杰作。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但是当你去分析的时候,北京中轴线这么多地方经历了700年的时间,反过来说这15个遗产点700年的时间,你能不能说15个点全是人类创造性智慧的杰作?我们反复讨论有一点疑问,因为一般的来说,我们认为就杰作应该是一下就建起来了。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当中完成的东西,而且现在从世界遗产的话语体系当中,这条标准不太好用。

所以我们暂且不用。第二条标准,价值观的交流,我们想中轴线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是一个价值观的不断的交流吗?

当然它有价值观的交流,但是我们觉得我们要突出强调的不是价值观的交流,我们也暂且把这条标准放下,我们比较关注的是第三条标准,它是一个文明或者文化传统的独特的见证。所以我们就把视线集中到第三条标准上,北京中轴线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文明或者文化传统的独特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我们先来讨论这条标准。好,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中国的?我们讲中华文明的传统, 5000年延绵不绝,然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北京中轴线反映的是什么?你想它在一个城市当中,它决定了城市整个的形态,城市是什么?是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生活的那么一个载体,所以它的秩序是很重要。我们讲礼仪,讲中国是礼仪之邦,什么是礼仪?礼仪不就是秩序吗?你做事情有规矩,这不就是秩序,秩序从哪来?秩序从哪来?我们可以到处看到这种秩序的表达。

从秩序的角度,北京中轴线的建筑群体现了一种国家的秩序,而这种秩序甚至我们可以追溯到元年1046年的武王伐纣时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公记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把它归并到周礼这样的一个过程。他同样这样的一个思想并不因为时代的更迭而改变,它一直影响到我们20世纪甚至20世纪后半期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所以它很清晰的体现了我们文化传统的延绵继承关系,弘扬关系。

第二个方面,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文明道统的传承,这事怎么讲?北京中轴线它是一个物质载体,他是元明清三代形成的这么一个物质载体,当然我们近现代也一样,也有对于它的贡献。

至少我们三代元明清都把自己放到这样的一个体系,这样的一个谱系当中去,那这不就是我们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这不就是一个我们所谓文化的正统延续的过程。

好,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以中为尊和综合均衡的民族审美意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个民族传统也是这样,我们喜欢规规矩矩的,我们讲规规矩矩,我不喜欢歪门邪道,偏的扭的歪的是吧?所以现在我跟你说奇奇怪怪的简直不好。我们喜欢稳稳当当、左右对称的这样的一种格局,这是我们传统的审美意识。所以我们看到中轴线的建筑全是这个样,所以这种审美传统一直是在的,也在中轴线当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处处随便拍点照片,你到中轴径走一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审美审美的特征呈现出来。

好,另外一个方面是中轴线见证了一个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传统,那也是我们文明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国家礼仪。左传里头说国之大事唯次再次与荣就是你国家大事,两件事祭祀打仗,祭祀就是一个国家礼仪,敬天法祖,所以我们这个上面有天坛,有地坛,请天,有太庙是吧?敬祖先,有社稷坛,然后敬祖先的特别多,太庙,然后到景山的寿王殿是吧?故宫里头的奉先殿等等都是祭祖先太重要了是吧?

所以我们整个贯穿中轴线全是国家利益建设。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觉得它完全符合世界遗产的第三条标准。充分的证呈现出作为一个文明或者文化传统的独特的见证。

吕教授指出,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民族悠久、延续的文明的物质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给北京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袁立聪 视频/丁丽月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