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印:画笔下的家国情怀,重现兵马俑的千年神韵 | 不如一见NO.56

念旧人i
阅读

孙永印:画笔下的家国情怀,重现兵马俑的千年神韵 | 不如一见NO.56

原标题:孙永印:画笔下的家国情怀,重现兵马俑的千年神韵 | 不如一见NO.56

《「凝视」走近兵马俑|孙永印首次北京798个展》近日在北京798艺术园区骊画廊展出。本次展览是孙永印的大型个展,展出他近三十年来创作的兵马俑精品油画作品。作品中,兵马俑、长城、黄河等诸多中国元素吸引了广泛关注。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考古学上的伟大发现,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国艺术家的目光。有幸目睹挖掘现场的孙永印心灵深为震撼,对艺术的直觉激发他产生更多的思考,使感受上升为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层认识。搜狐文化也专访了艺术家孙永印老师,孙老师分享了他背后的创作经历以及对于秦始皇兵马俑深刻的文化解读。

孙永印

孙永印,1954年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美术师,中国第十七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获得者。他参与的电影作品有《敦煌》《大转折》《大决战》。作品曾多次在《美术》、《军旅画家》、《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当代绘画交流》、《解放军报》、《传奇天下特刊》等报刊上刊登。

画笔下的家国情怀

我画兵马俑已经将近 30 年了。因为我是军人,我有幸见到了挖掘的现场。兵马俑有很鲜美的颜色,我通过近距离地观察,发现兵马俑有着特别漂亮的颜色,但是一挖出来四个半小时以后颜色就黑了。就这个事我在一直在琢磨,这不是普通的挖出一个文物,这很有可能挖出一个地下军团,挖出一个帝国,挖出一个朝代。

晚上我回来以后,辗转反侧,直到凌晨四、五点钟才睡着。我想表现秦代文化的特质、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我想传承兵马俑、秦始皇对于我们后世的影响。因为秦始皇的功绩很多,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等。画这些东西,一方面是为了传承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艺术瑰宝,另一方面,对未来,对年轻一代要进行传承和教育。

我一开始尝试过用国画,用水墨综合材料画,但是感觉它的力度不够,就像我们中国的工笔画画兵马俑,它那有那个力度吗?我们的国画、文人画,它能画出兵马俑吗?它画不了,因为它本身有局限。用油画技术能够将人物刻画得非常逼真,它可以一遍一遍地画,那么它塑造的东西,出来以后就不一样,油画对历史和未来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

我创作的兵马俑一般的都画三遍,第一遍打草稿,画的比较薄,第二遍做机理,都做得很厚。有的快一公分了,就是基本用颜色塑造,有点半浮雕那种性质,所以我用油画表现兵马俑得心应手,画了将近30年,画了将近300幅作品。

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表现

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壮阔和荣耀,兵马俑是对秦代军事成就的生动展示和纪念,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精湛和高超中国古代艺术。孙永印作为军旅画家,他对古代军人有着独特的解读。在他的画笔下,二千多年前那个生机勃勃的大秦重现眼前。

孙永印布面油画作品《死生之地》

这幅画叫《死生之地》。为什么叫《死生之地》?历代长城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你从长城那边打过来,我方就亡了;我挡住你,你就死了,这个叫“死生之地”。这幅画的创意说在长城脚下,在长城的城池里有很多牺牲和负伤的勇士。画面有的地方还在冒着火苗,展现的是千军万马,人很多,用油画技术表现出很强的厚重感,从很近的距离看不出什么,但是你一推到远处看,就很真实,你能感觉到这个火在燃烧,这个还在啪啪作响,这个就是我创作的由衷。

孙永印布面油画作品《黄河祭》

这幅画名字叫《黄河祭》。黄河是我们母亲河,我们中原地带主要靠黄河,祖祖辈辈都养育了中华民族。兵马俑是我们祖先,那么黄河和兵马俑本身是很荒诞,它怎么能在一块?我查了很多资料,秦始皇的确实是从这甘肃武威那边过来,然后几次黄河上下征战。那么我联想,我得画一幅这种题材的作品,它有真实的史料做依据。两千多年前的兵马俑和黄河,两者在一块碰撞,就出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艺术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我6岁学习绘画,家里的哥哥弟弟都是美术学院毕业的,我们一家都是搞美术的。我从中央美院毕业以后分到八一厂。我喜欢电影,而且我又有绘画基础,所以到八一厂,拍完《敦煌》以后,我就成美术设计的主力了。

电影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着重于造型,如果造型因素不强烈,电影就不好看。我作为美术师,我必须得研究影片的造型。造型分几个方面,一个是场景的造型,一个是人物的造型,我专门是研究和负责指挥造型的设计、摆放等等。因为我职业就是电影,电影美术师,干了一辈子,电影里得了很多个奖,我认为那都是集体的创作,那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唯独绘画,是我个人用笔,一笔一笔画出来,用画刀一块一块做出来,能体现出我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我曾亲眼看到了兵马俑的挖掘现场,你说这多兴奋,多激动,我要用油画的技术将兵马俑题材的作品继续表现下去,让祖孙后代能够看到兵马俑文化的底蕴,能够看到我们世界奇观第八大世界奇观,看到我们祖先的文化有多么的厚重。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文化的传承是责无旁贷的。我现在六十多岁,我还可以再画10年,我想让我的艺术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

文/袁立聪 视频/张妮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