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年作家敖斯汀长篇小说《无面之神》出版

叶随风落
阅读

重庆青年作家敖斯汀长篇小说《无面之神》出版

原标题:重庆青年作家敖斯汀长篇小说《无面之神》出版

今年2月,一部书写重庆二战期间记忆和爱情的长篇小说《无面之神》上市。该书由全国十佳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敖斯汀。

据介绍,《无面之神》这本书将时间定格在1940年和2017年。通过一幅神秘的女性人体画像,将生活在今天的“我”一步步引入历史的悬念中:一本尘封的日记本,揭开了隐藏在战火中的生死之恋:大轰炸下的重庆,爱情是她唯一的浮木;80年后的今天,又一个“她”面对纷繁复杂的新世界,如何忠于自己的内心?光阴流转,变幻的是世事,不变的是女性如河流般柔韧、强大的内心力量。

重庆市著名作家吴景娅在读过本书后点评道:“书中川流不息的长江水、抗战时的重庆生活、重庆画卷——下半城的储奇门、黑夜中的唐家沱,皆在书中真实又梦幻地展现。结局在你意料之外:岁月、战争、乱世、情爱竟可把魔鬼拯救,没有什么不能如水的力量改变一切,爱永远不会被辜负!你要看在市井与神话之间徘徊的重庆,你要看在人与神之间诞生的男人或女人,那么就细读这本《无面之神》。”

据了解,青年作家敖斯汀曾为重庆媒体新闻记者,曾写作过《半城:重庆必去的文化现场》一书,是一个“重庆通”。她表示,这本书的写作中,她用两年时间查阅了无数史实和资料,力图用虚构的形式去还原历史的真实。此前,她闭门写作、修改,每天坐在书桌前七八个小时。“那一段历史,有让人潸然泪下的力量。如果我们身为重庆人不写,谁来写?我希望抛砖引玉,有更多人来关注二战中的重庆。”敖斯汀说。

这部长篇小说为什么聚焦于二战中的重庆?上游新闻记者跟该书作者敖斯汀聊了聊。

问:这部小说聚焦于二战中的重庆,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答:我常常想,写作是为什么?如果是容易的、常见的,那又为什么要写?理想的写作,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有一个它独一无二的点。可以说在我有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时,我脑子里想起的就是二战中的重庆。这里一定是有故事的。长达五年多的轰炸,一座改变了世界命运的城市,她覆盖了太多人的生离死别。

问:这个故事是完全虚构的吗?

答:小说的叙事方式是“虚构”,但是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有这个写“1940年的重庆”这个想法之后,我一直在寻找题材。在等待故事的出现。有时,我感觉自己变得烦躁起来,像在等待一个远方的朋友,而那个人却迟迟不来。

但我必须耐心地、虔诚地等待。从开始想写,搜集资料,到各个人物的陆续登场,竟然用了四、五年的时间。中间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比如有一个人物,我就是在旧书店里查询资料的时候发现的。那么我想,如果那天我不去那家书店,会有他的故事吗?这隐隐约约地带上了一种宿命的味道。你写下的是你必然写下的,你无法逃避的。因此,几乎所有的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原型,没有原型的人物是没有生命力的。

问:写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尤其是已经有一些年代感的人物,如何去保持亲近性?

答:我想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人性是一样的。只是极端的外部环境让人更加地美和善,或者丑和恶。我写80年前的人物,他们的着装、对话、情感,没有一点障碍。一方面源自我为此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另一方面,因为时间距离,那些人物保持着一种微妙、朦胧的美感,使我刻画他们的时候,感觉非常古典、优雅。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但是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似曾相识”。

问:说到战争题材,不由得让人想到宏大的,官方的这样的字眼。《无面之神》如何摆脱这样的既定印象?

答:正因为知道这个题材难写,也容易写得模式化,甚至“不近人情”,就像一本难以读下去的教科书——如果你大量地引用资料或者显得义正词严。我想我应该从人的角度切入,《无面之神》会用到城市史,但它不是城市史。它还是在说人的故事,在说一个关于爱和救赎的故事。爱给人的力量,女性给人的力量,它是经久不衰的。

问:除了主要的人物外,还有那些有意思的线索?

答:在那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重庆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路精英,在苦难和废墟中交织出丰富的精神面貌。因此,在本书中,贩夫走卒、名流雅士、外国间谍也粉墨登场。全书有39万字,440多页,是我喜欢的结构复杂、人物众多的小说,我自己喜欢读的也是这类小说,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

问:2023年还有什么写作计划?

答:一本小说拥有怎么样的读者,也是她自己的命运,我的写作已经完成了。希望她能被更多的人,尤其是女性读到吧!2023年开始了,这几年的小说写作,让我有些“社恐”了,我也很享受自己一个人呆在书桌前的感觉。我希望,我能在今年开始下一个长篇的写作。

(《无面之神》作者简介:敖斯汀,诗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上游新闻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