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用收苞米啊!大学生晒“回村照”,村里娃跟城里娃差别真大

|▍醉倾城°
阅读

你们不用收苞米啊!大学生晒“回村照”,村里娃跟城里娃差别真大

俗话说得好,在家百日好、出门一时难。很多同学在高考填志愿时,巴不得离家越远越好。可是到了远方才发现,故乡从此成了牵挂。

国庆期间的小长假,是很多大学生翘首以待的,对于外地的同学来说,是跟家人团聚的难得机会。不过每个人的假期安排却有很大的不同,不得不说,上大学真叫人大开眼界。

你们不用收苞米?大学生晒“回村照”,村里娃跟城里娃差别真大

司空见惯的事物和习惯,总是让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所有人都是如此。而高校生活带给学生们的一种成长和进步,则是让大家看到更多元化的世界。

自从新生报到的时候,可能很多同学就发现了“南北差异”,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一些细节上呈现出不少差别。我们再从另一种视角,说说不同成长环境下的大学生吧。

国庆假期的度过方式,就是很生动的例子。对于城里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急着回家感受家长的宠溺。但来自农村的同学,往往有个近乎“全国统一”的默契,那就是回家收玉米。

有位男生晒出了“回村照”,原本在学校里精致帅气的他,一到家还没来得及缓解旅途的劳顿,就被家长催着干活了。只见他坐在玉米堆里,别提多应景了。

尽管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已经很方便了,但埋头学习的学生们,其实对于不同的生活模式,了解程度还是很有限的。

农村学生着急返乡帮家里干农活,看到城里的同学不慌不忙的态度,忍不住问:你们不用收苞米?城里的学生则同样表示“长见识”,上大学才知道原来很多同龄人每年都要“下地”。

收苞米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会很累,没多久手腕就会酸痛;不小心还可能被扎到。而很多农村的学生,其实从小就已经分担这些劳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村里娃”确实要勤快些,对待父母他们可能很早就知道要懂事,尽量帮家里减少负担。在这种锻炼下,通常也养成了麻利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

“城里娃”的放假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同学的模式是:早晨睡到自然醒,给自己好好“补觉”;下午和晚上要么跟家长逛街或串门,要么找老同学聚会。

相比之下要轻松很多,来自父母的宠溺也多一些。而且城里不少家庭是“穷养儿、富养女”的培养思维,城市独生女跟“村里娃”成长模式的区别可能更大。

不管用哪种方式度过假期,学生们跟家长团聚的时光,值得珍惜

光是从假期安排,我们就能看出农村学生跟城里学生在生长环境、家庭关系、培养习惯等方面差别明显。当然,这种对比并不是说明到底哪种形式更好。

“村里娃”和“城里娃”各自有着他们的优点,不管用哪种方式来度过假期,学生们能够想方设法回家跟家长团聚,就说明他们心里对家有着挂念。

很多家长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因为特殊原因,不少高校在管理上更加严苛。虽说有假期,但外地生源想要出校,也需要拿出足够的理由跟辅导员老师申请。

只要能顺利回家,家长和大学生都需要好好珍惜这样的时光。下地收玉米也好,简单地在家看电视也好,都是家人之间增进关系的过程。

希望同学们和家长都可以互相理解和体谅,避免谈一些容易引起争执的话题。读大学以后,子女跟父母共同相处的时间越来越有限,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才是明智之举。

有些大学生不愿意“回村”,家长需要理解真实原因

在很多大学生找各种理由跟老师申请回家时,有些同学本来有时间,却不愿意“回村”。家长可能会心寒,好不容易供他们上学,难道读书多了就不爱回来了吗?

其实这类学生并非想“躲清闲”,更可能的情况是,他们越发难以接受村里的人际关系模式。自己身为“考出去”的大学生,放假回去更容易成为被谈论的对象。

在缺乏“边界感”的成长环境里,他们可能已经受了不少委屈。家长需要理解他们读大学之后不愿意回家的真实原因。为人父母,思维同样要提升,才能成为子女的榜样。

【话题】你是如何度过假期的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