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与副作用及食用禁忌(茯苓的功效与副作用)

ら醉枫染墨。支离碎の
阅读

茯苓的功效与副作用及食用禁忌(茯苓的功效与副作用)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茯苓的功效与副作用及食用禁忌,茯苓的功效与副作用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2、主治: 水肿、小便不利。

3、  2、脾虚诸证。

4、  3、心悸,失眠。

5、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6、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平,入心、脾、肾经。

7、甘补淡渗,作用平和,无寒热之偏,利水而不伤正气,善治各种水肿,为利水渗湿要药。

8、且善健脾,宁心安神,治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等,为健脾安神之常品。

9、副作用:总的来说,本品性味平和,并无什么明显副作用。

10、只是本品甘淡渗利,对阴虚津伤严重者可能要慎用。

11、茯苓味甘淡,性平。

12、主要功用有三:1.利水除湿: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

13、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

14、例如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可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配党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外台茯苓饮),可治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致满闷不食;配瓜蒌、川椒目、桑皮、苏子、葶苈子、橘红、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可治胸胁部停水(悬饮)。

15、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

16、例如配党参、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炒芡实、伏龙肝等,可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水泻。

17、配党参、白术、甘草,可治脾虚气弱等证。

18、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炒白芍、木香、吴萸、肉豆蔻等,治疗肠功能紊乱(出现脾虚、中焦水湿不化而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者),能取得一些疗效。

19、2.宁心安神:茯苓有宁心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健忘。

20、主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

21、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0.6~0.9克冲服)等同用。

22、猪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于补正;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有补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使用,多用于补益剂中。

23、3.益脾止泄:茯苓一般指白茯苓而言,其色淡红者,称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

24、抱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偏于宁心安神;茯神中之松根称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茯苓外面的皮质部分称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

25、茯神木可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可平肝祛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15~30克有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

26、用量:一般为9~12克,茯苓皮可用15~30克,茯神木可用15~30克。

27、禁忌: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须慎用。

28、茯苓是治疗失眠的药物。

29、夜尿频多不宜吃可以利水渗湿,还可以安神助眠归心、肺、脾、肾经。

30、功 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31、主 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32、禁 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33、利水退肿,除湿安神,副作用多是用法不当导致茯苓主要是利尿健脾的功效,可以熬茯苓粥,也可以泡水喝,此外北京还有一种特产叫茯苓饼也很好吃,就是小吃。

34、目前主要对体质是否适用,一般茯苓没有什么副作用,祝您健康!宁心安神,败毒抗癌。

35、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

36、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37、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

38、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