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对待?富士康给员工分红,人均能分100万,大陆员工却被排除

一寸相思一寸灰
阅读

区别对待?富士康给员工分红,人均能分100万,大陆员工却被排除

#头条创作挑战赛#

得益于苹果公司的订单,富士康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每到苹果iPhone手机的发布前后,都是富士康生产的高峰期,今年的iPhone14也不例外。

而且iPhone14Pro和Pro MAX得到大卖,富士康自然也跟着受益,于是给员工分红,人均能分百万新台币。但是有消息爆料大陆员工被排除。这是什么情况?富士康该作何反思?

富士康大举分红

富士康在台湾省,大陆以及印度,越南等地区都有设立生产线,为苹果生产大量的iPhone、iPad、Mac等消费电子产品。

就拿iPhone来说,富士康每年都能分得最多的订单,有的机型甚至是独家代工,独享苹果产业链的iPhone代工红利。自从iPhone14上市销售以来,市场热度和销量就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产业链的各大供应商都能分得巨额的利益的回报,尤其是富士康。根据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公布的财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营收高达2.9万亿新台币(约65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08%。

预计在iPhone14系列机型得到热销的情况下,鸿海下半年的营收还能创下新高。

因此鸿海已经开启分红模式了,给富士康员工发放奖励。根据多家媒体报道,鸿海今年的分红比例是5%,相当于60亿新台币,人均能分100万新台币,也就是22万人民币左右。

这笔分红已经是不错了,一次分红就能获得许多人一年甚至两年的年薪报酬。看来富士康的大举分红颇有诚意,可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看似是富士康员工人均都能得到分红,可是富士康却区别对待,大陆员工没有得到分红。网上有相关人员爆料,(大陆)工人分不到,很多工人都是劳务派遣的。

其实算一算账就知道了,首先要知道富士康在大陆经过多次生产扩招后,大陆的员工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

60亿新台币的分红折合人民币就是13.5亿人民币。这些钱如果要分给100万名工人,每人可以获得1350元人民币。很明显,这和人均22万人民币的分红额度差距甚大。

要想平均分配13.5亿人民币,并且每人获得这22万元,那么人数为6136人。就按照6000人左右来计算,真正能拿到分红的大约就只有这些人了。

或许会存在实际人数的差距,但可以知道的是,大陆员工并不在此次富士康的分红范围之内,而且是以新台币为分红,那这些钱是分给谁的,相信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富士康总部地区的员工除去非一线人员,劳务派遣人士等人员,分红的员工正好在6000人左右。

富士康如果要分红,为何要区别对待?要知道富士康能保障产能,很大程度都是靠大陆100万名员工撑起来的。需要的时候富士康在大陆紧急招募员工,分红的时候却把总部地区的骨干放在第一位。

富士康该反思了

或许有人认为一旦这100万名员工也参与分红,每人要想统一分红待遇,按22万元作为标准,至少得拿出2000亿元,鸿海一年的净利润都没有这么多,所以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分红是不太可能的。

那么退一步说,就算每人只能分得过千的分红,也是对工作的肯定,为什么非要框定人数,区别对待呢?或许从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的一些言行举止可以看出端倪。

郭台铭说过,在大陆建厂是给大陆人赏饭吃。而富士康一旦在大陆遭遇变故,随时随地都有能力将工厂撤离。

再加上富士康这些年一直跟随苹果公司的脚步,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区,似乎让郭台铭有些飘飘然了。

但郭台铭却忘了富士康是如何崛起的,早期借助中国大陆的人口市场红利,在深圳,郑州等地起家,修建一座座的生产线。然后又获得苹果公司的订单,并逐步成为全球第一。

富士康该反思了,如果没有中国大陆的支持,何来富士康的产能保障。而且苹果公司在意的是中国大陆市场还是富士康?

市场只有一个,代工厂却有不少,意味着苹果公司只要有需要,是有能力将订单交给其它厂商代工的。就像立讯精密被苹果拉入了iPhone代工产业链,分走了富士康一部分订单。

写在最后

富士康得到苹果订单的巨额收益,启动了分红模式。能给员工分红自然是好事,是对员工工作付出的回报肯定。

但是富士康区别对待,看似人均分红几十万,实则只有少部分员工才能拿到这笔钱。希望富士康加以反思,稳住市场和人心,公平对待各地的员工,保障福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