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中计电视剧(蒋干中计)

萧萧锦瑟。
阅读

蒋干中计电视剧(蒋干中计)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蒋干中计电视剧,蒋干中计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先给大家讲一段罗贯中佚事。

2、有乞丐相约到罗家乞讨,因为沉迷在写作中的罗贯中会让乞丐自己动手舀米。

3、从这个故事可见罗贯中在创作时贯注了全副精力。

4、 读本里头有《失街亭》一文,和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群英会》同出自《三国演义》。

5、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很生动的记叙。

6、 请问:蒋干中计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前还是之后? 生1答:之前。

7、师追问:它在赤壁之战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2:它决定了赤壁之战魏军的失败。

8、正因为蒋干中计,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水战实力大减,所以才被东吴以少胜多战败。

9、 师:周瑜运用了什么计?生答:反间计。

10、 师:当时曹操军力如何?蜀吴兵力呢? 生答后,教师点明:当时曹操号称80万大军,而蜀吴联军不过五、六万。

11、蜀吴唯一的优势是海上水战。

12、而魏军中唯一能水战的是荆州刘表的降部。

13、 师:赤壁之战成功之处还得力于哪些计策? 生3:边环计。

14、 生4:苦肉计。

1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出处就在这儿。

16、 生5:再加上曹军之内,我方有内应——庞统。

17、 教师问:庞统是谁引荐给曹操的?顺便介绍蒋干与庞统的关系。

18、 二、比较阅读《群英会》与《失街亭》 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两篇文章加以比较。

19、既可以是人物比较,也可以进行写法比较。

20、 学生自读,然后组成四人小组讨论。

21、五分钟后,有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

22、(听课随想:虽是公开课,但这堂课非常随意、自然,没有老师特别精心的准确,也没有刻意营造的气氛,教师没有特别打足精神应对,学生既不特别紧张,也不特别兴奋,而是一往既往。

23、让人觉得师生之间的理解特别容易,特别默契,许多环节都已成习惯,似乎只是平平常常讨论,却时有精彩之处闪现。

24、) 生6:我觉得蒋干和马谡两人都很自大,而周瑜和司马懿则都将计就计。

25、 .师追问:课文中最能体现蒋自大的是哪段?(教师用追问的形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

26、既有观点,又能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段、句子、词语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27、) 生6:“愿凭三寸不烂之舌……”一段,显得蒋干极为自负。

28、 师再问:蒋当时有没有考虑到说周瑜投降可能碰到的困难?学生会意一笑。

29、 生7:我来找找两文的不同。

30、《群英会》中吴方不像《失街亭》中的蜀方那样内部闹矛盾。

31、周瑜胸有成竹,一派大将风度。

32、 生8:事后对待中计的态度,蜀方和魏方也不同。

33、失街亭后,诸葛亮勇于自责,“三哭”,“吾之罪也”。

34、而曹操心知中计,却不肯认输,蛮虚伪的。

35、(许多学生轻声笑起来,气氛变得更轻快了。

36、) 师:如果曹操当时认错,会怎么样呢? 生9:我觉得认错比较好。

37、知错认错,将士会比较敬佩主帅。

38、 师:诸葛亮、曹操二人的确有许多可比之处。

39、如在用人方面,二人有何不同? 生10:曹操手下可用之材虽多,但曹操对他们并不了解。

40、 师:诸葛亮倒是了解马谡的,但感情用事。

41、 生11:我觉得诸葛亮感情比较细腻。

42、 师:曹操为什么会中计,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 生12:曹操对二降将原本就不信任。

43、师追问: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前面的设计比较大气,教师试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的能力,但从上面两三问看,教师主导课堂的习惯又占上风。

44、问题渐趋琐碎,思维之路渐行渐窄。

45、) 生12:……是“汝等不用心”。

46、 师:撇开小说,从历史上看,曹操是个什么人? 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47、 师:他对人才什么态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他是求贤若渴的。

48、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艺术形象是有距离的。

49、 三、评价《三国演义》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投影:毛宗岗评《三国演义》 师:曹操在小说中为什么变成奸雄?他 的才略都变成了狡猾、残忍。

50、这与作者有关。

51、《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52、它首先是小说。

53、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刘备诸葛亮。

54、他以刘为正统汉室,“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非常明显。

55、 师问: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有什么可比? 生13:作者把诸葛亮神化了,“多智而近妖”。

56、而曹操被写得太奸了。

57、作者塑造人物较夸张。

58、 师:两文的两个将领能否比较,周瑜和诸葛亮? 生14:我发现一个规律。

59、《三国演义》中只有诸葛亮不在场时才表现周瑜的聪明才智。

60、其实周瑜也是料事如神,精心策划的。

61、 师:《失街亭》对诸葛亮着墨不多,但赤壁之战许多笔墨都花在周瑜身上。

62、苏轼《赤壁怀古》中是如何 描写周瑜的? 为什么课文要花大量笔墨写周瑜? 生15:还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种种精彩表现,这一切,诸葛亮都料到了。

63、可见,写周只是为了反衬诸葛亮。

64、 师: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生16:对比和烘托。

65、水涨船高。

66、 周瑜在临死之前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就是证明。

67、 师:文中的周瑜潇洒、聪明,但还有一个特点…… 生(齐答):气量较小,且处处针对诸葛亮。

68、 师:两文都是通过什么手法刻划人物的?比如比如《群英会》中有多处语言、神态描写。

69、 生17:周瑜的笑(前后写了几次?)写到六次。

70、 师:除了刻划周瑜,还有对蒋干的描写,蒋干一开始“昂然”,接着“愕然”,“惊愕不敢多言”,最后“面如土色”。

71、 学生品读,体会人物刻划之妙。

72、 师:《失街亭》是否也一样? 生18:《失街亭》中的“三笑三哭”很精彩。

73、 师:这是白描手法。

74、 师:文中还有对比和烘托手法吗? 生19:蒋干和周瑜处处有对比。

75、 投影:周瑜诈睡…… 师:以现代眼光来看,周瑜之计虽精妙,也有疏漏之处?在哪里? 生20:周瑜初见蒋干,就怀疑他来做说客,可见东吴方面应该有所防备。

76、 生21:信照学理是不可能放在桌上的。

77、信封上写着“蔡瑁、张允谨封”更无必要。

78、 师:如果蒋干稍作分析,即可发现破绽。

79、但他大喜之下,毫无怀疑,可见求功心切。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