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亭记阅读题答案(醒心亭记)

知我苦衷
阅读

醒心亭记阅读题答案(醒心亭记)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醒心亭记阅读题答案,醒心亭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下面是对这篇短文的分析 《醒心亭记》一文的内容和结构。

2、 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

3、 第1段:简单叙述欧阳修修建“醒心亭”的原因及嘱托自己为它作记。

4、先介绍醒心亭的地理位置,“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然后说明修建的时间,是欧阳修被贬官,在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即1046年,先修建了“丰乐”亭,继而又在”丰乐”亭的东边几百步的地方修建了“醒心”亭。

5、 第2段:介绍欧阳修来醒心亭游览的情景以及醒心亭命名的缘由。

6、欧阳修和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来游览,便一定要去丰乐亭饮酒。

7、而后一定要登上醒心亭醒酒。

8、作者以洗冻的语言,叙写到醒心亭醒酒,登高远眺“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令人耳目皆新。

9、 第三段赞扬欧阳修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儒家仁政理想。

10、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着力称扬的是欧阳公的儒家关注社会民生的精神。

11、“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公所以寄意于酿心亭者,乃是更远大宏阔的政治抱负:“吾君优游而无不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天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背得其宜”。

12、在曾巩看来,这才是欧阳修的真乐所在,“醒心”所在。

13、而这样的伟大人格,在曾巩看来,除韩愈能与之比肩,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了:“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14、……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15、”醒心亭寄寓的是欧阳修忧国忧民的儒家仁政理想,加上欧阳修对曾巩有知遇之恩(正因为有他的举荐,才使曾巩的才能得到彰显,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曾巩借此热情昭示欧阳之贤德,以醒世人,并为自己能因受命作醒心事记而“托名于公文之次”,而感到“喜且幸”之甚。

16、 四、了解《醒心亭记》一文的写作特点。

17、 1.托物言志寄情于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8、(欧阳修《醉翁亭记》)曾巩的《醒心亭记》则借助记游醒心亭,抒发了儒家关心政治与积极的人世意识,写景记游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

19、醒心亭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空灵之美;登高远眺,“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之美,也并不是欧阳修真乐之所在。

20、欧阳修的真乐是“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描绘出的正是一幅“天下安康,人民幸福”的安乐图。

21、欧阳修被贬滁州,仍然忧国忧民,他悠闲地游览醒心亭时心中却澎湃着激越的政治豪情,得意门生曾巩对恩师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很清楚。

22、 2.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以丰乐亭和醒心亭作对比。

23、在丰乐亭饮酒,在醒心亭醒观景,当然观景不是目的。

24、欧阳修的“真乐”在于对政治的关注,对统治者“无为而治”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5、作者重在对“醒心亭”的叙写。

26、 以景物衬托心境,是古代作家一贯的表现形式。

27、“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的美景,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的政治“清明图”相映衬,“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8、欧阳修澎湃于胸中的宏大的政治抱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