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迎来年化利率4%的新产品,同时也有“隐藏利益”

儿时危险的梦
阅读

大额存单迎来年化利率4%的新产品,同时也有“隐藏利益”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跑了几家银行都说没有大额存单,一个推荐买保险,一个直接让买基金”“大额存单抢了两天,连利率2.7%的都抢不到”“大额存单不属于理财,急用钱可以随时转让,但是我想问,利率不高为啥还这么难抢?”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讨论到。

今年以来,不少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国有大行、股份行大额存单年利率纷纷跌破3%,而民营银行却“逆流而上”,部分民营银行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在3%以上,如辽宁振兴银行五年期存款产品年利率达4%,新网银行五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达3.85%,富民银行五年期存款产品利率达3.75%。

民营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普遍3%以上

如今市面上,已经较难看到国有大行3%的大额存单产品,今年下半年以来,有多家城商行调降大额存单利率。对于消费者而言,抢购难度也有所增加。然而,部分民营银行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在3%以上,且可以正常购买。

具体来看,新网银行五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达3.85%,20万元起存,可以转让或提前支取。

另有用户对记者透露,今年年中,中关村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达4%,但只对部分“白名单”用户开放过。记者浏览其产品发现,三年期存款产品最新年利率已至3.2%。

此外,辽宁振兴银行的“振惠存”产品,5年期年利率达4%,三年期产品位3.5%;富民银行五年期存款产品利率达3.75%;百信银行五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达3.6%,20万元起存,支持转让,记者浏览时发现其当前剩余额度为28%;蓝海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达3.45%,且显示“已售罄”。

民营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为何能稳居高位?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11月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与不同类型银行经营状况、负债等情况相关,部分民营银行本身面临一定负债压力,同时从数据端看,民营银行整体净息差仍具有一定优势。

高利率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吸储,而大额存单是民营银行吸纳存款的重要途径。对于银行而言,存款的增长为资产规模扩张提供了基础。相较于传统银行,民营银行揽储压力较大,由于揽储渠道偏窄,民营银行负债端主要依靠同业融资,,不少民营银行囿于“负债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资本补充工具”的发展困局。

有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分行一直没有下发额度,我们已经很久都没有三年期的大额存单了。现在只有两年及以下期限的,其中两年期产品目前已经售罄,一年期、6个月及3个月的大额存单仍可以购买,利率在2%左右。

在大额存单利率普遍不高的当下,怎么还如此难抢?

周茂华表示,一方面,近年来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带动各类金融产品收益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大,近年来银行主动管理负债,压缩大额存单类定期存款产品,以稳定负债成本,其中对于定期类储蓄利率压降相对明显。

由于民营银行在网点数量、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一直以来,揽储难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民营银行中,部分银行通过定向邀请开“白名单”、加息券等方式揽储。

此外,也有部分民营银行App列表中仅有一两款存款产品,在理财、生活板块内容较为匮乏。

“应积极鼓励民营银行开展产品创新”。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对民营银行而言,创新更显迫切。可引入“监管沙盒”理念,允许民营银行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同时引导其完善资产负债配置,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合理管控流动性风险。

“可转让”受青睐

记者注意到,除了正常申购外,大额存单也有“隐藏玩法”。

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在购买大额存单时,部分产品会标注“支持转让”,而有的产品则不可以转让。

例如,蓝海银行一年期与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均显示“支持提前支取或转让”“转让时,支持自定义转让价格”;百信银行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支持买入7天后可转让。

另外微众银行存款页面显示,“暂无转让存单”,在近期转让成功的界面中,10分钟之内,不少用户转让了五年期、三年期存单,年利率从2.85%到4.125%不等。

一般情况下,转让报价金额上限为到期本息合计金额,下限为本金金额。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带有“可转让”特性的大额存单更受用户青睐。

有消费者表示,大额存单期限较长,三五年间可能会碰到家里、生意上急需用钱的情况。如果大额存单不能转让,一旦手里没有资金,就只能通过存单质押贷款或者提前支取来变现。

大额存单是否可以转让,会影响到大额存单资金在存储期间的流动性。相比之下,大额存单转让会比提前支取和存单质押贷款更为划算,不仅能避免利息损失,也降低了变现成本。

“一般来说,大额存单收益相对高一些,但门槛也相对较高,流动性会差一些。如果大额存单可以转让,具有一定流动性,就能解决客户临时的资金流动性需求等,有助于提升相关产品的吸引力。”周茂华表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