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淡然一笑
阅读

家庭教育: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在加快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今天,家庭教育事业如何跟上时代发展、实现回归重构是重要议题。”

10月21日,在第十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上,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发表上述观点。

杨淑文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标准目前已达成社会共识,即将终审,职业教材的研发编辑已启动,家庭教育行业规范和职业准入机制也在推进。

随着ChatGPT的兴起,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革命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挑战和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国正经历人口和家庭的双重变迁,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对传统家庭教育也产生深远影响。

论坛上,新东方(NYSE:EDU)创始人俞敏洪与百度(NASDAQ:BIDU)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围绕上述议题展开对话。

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会改变每一个产业包括教育,大语言模型可以给出问题的答案、解题思路、知识点,其对教育的影响在于效率提升,而非对老师和家长的取代。

俞敏洪也认为,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在备课、批改作业、写范文等方面帮老师节约出大量时间,很多科技公司推出的AI虚拟老师讲课水平比很多学校老师还要好。

关于人工智能对孩子的影响,俞敏洪表示,人的大脑是在不断训练、思考中锻炼出来的。当不需要动脑子、花体力就能达到某种目的,比如一篇《秋游》500字作文,用文心一言一分钟写完,孩子可能不会思考如何写好作文。

李彦宏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时代,孩子的思考方式可能要发生变化。《秋游》写得好不好和你给文心一言的提示词好不好关系很大,你需要不断提示它,写提示词的水平技能很重要。

“人工智能时代,从头开始制造内容的能力没那么重要了,但是怎么跟AI合作一起生产内容进行创作的能力非常重要。”李彦宏称。

论坛上,东方甄选(01797.HK)主播董宇辉还分享了“孟母三迁”“陶母割发”“欧母画荻”“岳母刺字”四个故事中有关家庭教育的启迪,也回忆了自己成长中的三次关于人生的触动,每一个选择中都有祖辈、父母给自己的影响和支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指出,十年来家庭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包括人工智能时代的出现,对学习方式的挑战,以及未来社会职业形态均有影响。

熊丙奇提到现实中的家庭教育呈现三大状态:一是更焦虑,隐形变异学科培训野蛮生长;二是更功利,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改革被功利教育观、成才观绑架更复杂;三是更复杂,家庭教育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但教育供给无法满足。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仍比较单一。第一,政府制定的家庭教育政策大多是宏观指导、缺乏实地可操作性;第二,在政府的积极带动影响下,社区及学校虽然积极开办了各种家庭教育相关活动,如讲座、报告、亲子活动、实践课程等内容,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政府和学校之外,头部教育企业等社会力量也对家庭教育有所布局。

早在2008年,新东方就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好未来(NYSE:TAL)也开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还有部分企业在职业培训上寻找商业机会,提出“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证服务,曾一度出现“家庭教育指导师达年薪50万”的宣传噱头。

家庭教育业务在机构的宣传口径上大多带有“公益”性质,其商业化相对有限。

艾瑞咨询在《2020中国家庭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中提到其行业局限性,即家庭教育属于低频率、要求高、服务周期长的行业,消费行为不能随时发生。同时,部分家庭教育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对加盟者审核不严格,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其行业供应链涉及品类繁多,小型企业难以为继,初期投入大,打不起价格战,难以发展扩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对界面教育表示,家庭教育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还是要以政府为主,《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国家责任”和“社会协同”,并不排除一些专业机构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但如果机构采取过度营销、炒作焦虑,最后让家庭付出更高的成本,这样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