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香”到“嫌弃” 共享充电宝成新晋“钱包刺客”背后

脱口告白
阅读

从“真香”到“嫌弃” 共享充电宝成新晋“钱包刺客”背后

归还困难、充电效率低、价格越涨越高、有信息泄露风险

共享充电宝行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大部分曾经的创业企业已经被淘汰或者业务转型,头部品牌梯队已经形成,行业已成营收百亿赛道。据Fastdata极数发布的《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达到104.2亿元;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及居民出游需求锐减,共享充电宝市场经受负面冲击,市场规模收缩至80.7亿元;2023年随着经济活动的恢复,行业将迎来新增长动能,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12.0亿元。

然而,“五年涨价超三倍”“价格越来越高,充电越来越慢”“才刚借出来十分钟就发现附近的柜机都满了还不上”“使用后个人信息被盗取”这些抱怨,也都统统指向了同一类产品——共享充电宝。纵观整个互联网平台,对共享充电宝的口诛笔伐可不少。作为新晋的“钱包刺客”,共享充电宝从消费者眼中的“真香”变成了“嫌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用”的程度。

01 覆盖点位数持续增长 餐饮分布点位最多

随着我国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手机支付的渗透率不断上升,手机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重要程度不断上升,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大。据《趋势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超过13亿台,在十年时间里增长近一倍,且5G手机的出货量占比超八成,高功耗的5G设备的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低电量焦虑”,而共享充电宝作为能够方便快捷地解决人们手机电量耗尽带来的种种麻烦的一种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使用,行业需求的增加也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

如今,大多数餐饮店、便利店里会摆放一两台租借柜,实现了餐饮、酒店、商超、办公楼、商业综合体、休闲娱乐、交通枢纽、医疗和旅游等多领域的全面覆盖,车站、地铁、景点等室外场景的发展空间亦持续扩大中。《趋势报告》指出,近年共享充电宝覆盖点位数持续增长,2022年已达到467.3万个,预计2023年末全国覆盖点位将超500万个。

其中共享充电宝在餐饮场景下的点位分布最多。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数据指出,2022年共享充电宝在不同使用场景中的点位分布排名靠前的分别为“餐饮”、“商超/购物”和“休闲/娱乐”场景,其中共享充电宝在“餐饮”场景下的点位分布为37.2%,在“商超/购物”场景下的点位分布在18.5%,在“休闲/娱乐”场景下的点位分布在15.5%左右。艾瑞咨询预计,2023年共享充电宝行业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且随着人们移动充电需求的不断增长,共享充电宝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02 直营模式收益占比为72% 核心收益仍是租赁费

目前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为直营模式、服务商模式和代理商模式这三种。直营模式是其主要运营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只有铺设的线下商家点位越多,地段越繁华,人流量越密集,企业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用户规模是决定其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据168Report调查公司发布的《2023年共享充电宝数据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直营模式收益占比为72%,服务商模式收益占比为19.3%,代理商模式收益占比为8.7%。

近年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共享充电宝企业不断进行商业探索。但由于受到企业竞争壁垒小、用户转换成本低等因素的限制,产品租赁仍然是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且对线下合作商家的依赖程度高。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大量合作商户未开门营业,对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虽然各品牌也积极探索其他商业模式,如线上线下广告、开发定制化产品、充电业务外延、文化创意产品等,但终端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成共享充电宝市场的潜在威胁,此外,收费标准、充电速度、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的争议,同样制约着行业发展。

03 充电效率低 让人“越充越焦虑”普遍存在

《研究报告》调研显示,42.5%的受访用户表示,手机充满电后的续航时间一般为5-8小时,另有20.4%的受访用户则续航时间更短,仅有3-5小时。从充电临界点的角度出发,超七成以上的受访用户倾向在手机电量还剩10%-30%的时候进行充电,仅有不到一成的受访用户会在低于10%的电量下才考虑充电,可见大多数受访用户还是会存在“充电焦虑”的情况。但不少受访者告诉新快报记者,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产品,普遍存在让人“越充越焦虑”的情况。

“有一次我在KTV里借了充电宝,充一会就停了,要拔一下再插上,不知道是不是没电了,而且充了1小时才充上10%,我已经是尽量不动手机了,感觉甚至还是追不上我掉电的速度。”市民郑小姐说。

社交平台上,对于共享充电宝为了延长用户使用时间下调充电功率的讨论也非常多。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有的充电宝把电池容量标注得很大,其实充电速度主要还是要看输出功率:“出于成本的考虑,绝大部分共享充电宝都没有安装快充芯片。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快充标准是22.5瓦,而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的功率大多在10瓦左右,远远达不到快充标准。”与此同时,同品牌之间的共享充电宝由于存在新旧等因素,充电速度也会存在差距,即便租借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也需要用户拼“手气”。

虽然充得慢,但真的要应急起来,共享充电宝的便利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市民梁小姐回忆道,有一次回家发现家里的智能门锁忘记充电,平时都是用指纹或者密码开锁,没有带钥匙,家里人又没那么快能赶回来,于是她就去附近社区店借了个共享充电宝:“用来给门锁充了一下电,就把门给开了,当时觉得真是救了我的命。”

04 收费套路深 不同地方不同地段价格不一

目前市面上主流共享充电模式主要分为移动共享充电宝、快充充电宝、无线充电服务及固定共享充电服务四大类。其中,快充及无线充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暂未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规模型企业。同时快充、无线及固充三大模式各自的场景局限性也较为突出,反之,移动共享充电宝则具有借还便捷、覆盖场景广的特性。另外,从便利性和渗透率的角度来看,移动共享充电宝模式的优势则更为突出,《研究报告》指出,移动共享充电宝渗透率占到整个共享充电市场近九成的水平。因此,市面上对共享充电宝的争议,也几乎都来自这一类产品。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从几年前刚面市时的每小时1元提高到每小时3至4元不等,不仅价格上涨了,免费时间也大大缩短,从几年前的30分钟内免费缩短到三五分钟内免费。而非平台统一管理,有的是半小时计算一次,而有的则是一小时一次。每24小时封顶费总体则在30元至40元区间,总封顶价格多为99元。且大多数共享充电宝只在借取页面中展示计费规则,而在订单详情中则没有,也就是说,如果借的时候没认真看规则,还的时候想要“复盘”核算价格就很难了。美团共享充电宝在订单详情中展示了计费规则:3.0元/60分钟,前5分钟内归还免费,不足60分钟按60分钟计费,每24小时封顶30元,总封顶99.0元。街电、怪兽的订单详情则没有显示计费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各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有所差别,甚至连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不同地方、不同地段的价格也都不一样。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业内人员表示,由于各个地区的人流量、需求量有所不同,所以共享充电宝的计费方式和免费时长都有所区别,在人流量大的商圈、广场、娱乐场所等地的机器可能稍贵一些,收费价格也可由代理商自行设置。此前就有网友晒出了这两年使用共享充电宝的账单,总支出高达560元。

“刚出来那会儿价格多便宜,一小时才1元或者1.5元,当时觉得好方便啊,根本不需要再自己带充电宝了。结果现在越来越贵,而且还出现了借出来的充电宝没电或者插口接触不良,借充电宝的地方坑位经常已满还不上。”天河北白领黄小姐表示自己半年前已经从“放弃自带充电宝”向“重新购入充电宝”转变:“现在的充电宝产品已经迭代到轻巧又充得快,一天满足1-2次其实就足够了。”《研究报告》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的受访用户单日充电频次集中在1-2次的范围内,占63.8%,有32.5%的受访用户表示单日充电频次需要3-4次。

珠江新城白领张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前不久下班赶回家和朋友一起吃饭,手机没电了,在商场里随手租借了一个美团充电宝,用了1小时13分钟,扣了6元。“超出来的13分钟收了一小时的钱,贵是肯定觉得贵的,但有时候就是刚需咯。”

【温馨提醒】归还困难时先联系客服 不要使用来历不明产品

从《趋势报告》和《研究报告》的调研中均显示,方便借还、租赁价格和充电效率,是受访用户在选择共享充电宝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在《趋势报告》的调研中,归还困难是影响共享充电宝用户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占49.1%。

“那次我刚借走一个充电宝,发现充不进,想说回去换一个,结果不到五分钟的时候,柜机就满了,之后走了好几个地方都没能还上。”广州在校大学生小赵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有些人嫌归还麻烦,会花99块钱留下充电宝,但市面上同等价格的充电宝产品,其实充电更快、更轻便。甚至有些共享充电宝是没有可以自行充电的充电口的。也就是说即使拿回家也没办法重复利用。

有网友向小赵支招:“还不上记得微信联系客服停掉,说一会儿找到地方再还。”

除了归还困难、价格高、充电效率低的问题,共享充电宝还暴露出了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一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曾声称:“小叔子扫了共享充电宝后手机中毒,网银、支付宝和微信钱包里的钱全都被划走了,去银行也查不出来,显示从手机里转走的。”

早在2020年12月,#共享充电宝可能会实时监听#的话题就曾冲上热搜。一方面,厂家的充电宝租借小程序一般会采集用户的个人数据包括账号名、手机号、信用分、交易历史等数据;另一方面,如果通过充电宝的内置设备进一步采集用户手机上的数据,两者匹配的话能更完整地组合出用户肖像,危害更大。

不过这个问题普遍只存在于市场占有率较小的共享充电宝品牌或是街头宣传扫码免费送的充电宝上,市面上流通率较高的共享充电宝封装相对严密,有些还集成了防拆和告警模块,作案人要精细破拆、改动内部结构,加塞工具、替换数据线,也需要不少人力和成本,批量改装投放的难度较大。

对此,消费者需要留心,不要随意领取和购买来历不明的移动电源,如有需要,请选择正规产品,注意观察充电宝外观,外壳接合处有无刮痕和磨损,充电线样式有无异常。连接移动电源时,如弹出“要信任此电脑吗?”“不受信任的应用程序开发者”之类的灵魂拷问,请保持警惕。

数据来源

Fastdata极数《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趋势报告》、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168Report调查公司《2023年共享充电宝数据分析报告》、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20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彧

■制图:廖木兴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