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60年科研小站 技术专家组团给大脑“充电”

坏脾気°
阅读

走进60年科研小站 技术专家组团给大脑“充电”

8月15日14时,在海拔4750米的青藏铁路风火山观测站一处墓碑前,30余名来自中铁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技术专家手捧鲜花,依次在墓碑前鞠躬献花……这处墓碑下埋着的人名叫王占吉,他为了攻克青藏铁路冻土技术难题,积劳成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现场,所有的技术专家缅怀这名动土专家,并沿着老一辈科研专家工作和生活的足迹,感悟他们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一线科研工作者分享经验(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风火山观测站,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年值守时间最长、观测项目最多、取得观测数据最完整的高原多年冻土定位观测站,共取得了1200多万个观测数据、29项科研成果,为国家修建青藏铁路提供了技术支撑,填补了我国冻土科研事业的空白,周怀珍、王占吉、黄小铭、丁靖康、杨海容、张鲁新……这些冻土专家的名字永远载入了我国冻土科研事业的史册,并展现出了“以苦为荣、勇于创新、孜孜以求、献身科学”的风火山精神。

本次学习活动,共有来自四川和甘肃的30多名科研技术专家,他们现场认真观看了记录观测站60多年历史的珍贵图片、历史物料和文献资料,和至今坚守在观测站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交流,实地感受到了在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中,广大科研人员舍身忘我、投身科研的豪情壮志。

“我曾经也在青藏铁路沿线及风火山观测站工作过13年,每次站在王占吉同志的墓前,我都忍不住落泪!”来自中铁科学研究院的冻土专家李永强说,搞科研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特别是遇到技术瓶颈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精神鼓励,而王占吉敢于创新拼搏的事迹,就是他最大的精神鼓励,也将激励新时代科研人员,在冻土、滑坡、隧道安全、文物保护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峰中乘风破浪,将老一辈科研人的精神传承下去。(王伟 胡志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