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的新片《巨齿鲨2》,提前看完后,我更加期待《战狼3》了

﹏丶小迣界
阅读

吴京的新片《巨齿鲨2》,提前看完后,我更加期待《战狼3》了

本文没有任何剧透,放心观看

这两天参加了京哥的《巨齿鲨2》的首映会。

亲自看到京哥,他带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

他在现场画了两个饼。

未来几年,他会拍两部电影,

一部是有“翼装飞行”和“洞潜”的极限电影,是中国版的《速度与激情》和《碟中谍》....

另外一部是他的金字招牌《战狼3》。

但是狼3要等待的时间比较长,

目前也还没有提上日程。

至于为什么不准备《战狼3》,而是在去年选择要去拍《巨齿鲨2》?京哥的回答是——

「因为《战狼3》要准备的很多,

有很多想法是现有的技术和国产制造工业达不到的,去演《巨齿鲨2》其实就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学习好莱坞的水下拍摄的技术。

因为之前《战狼2》和《流浪地球2》的时候也尝试过拍水下的戏,但是要真的拿出来跟好莱坞对标,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京哥这话说完的时候,

我望了眼周围的人,他们都在点头。

我们这群坐在象牙塔,大笔挥洒在那儿冠冕堂皇评头论足的电影影评人,正自得其乐地喷着人,夸着天,而那个时刻都在一线摸爬滚打的吴京,已经走在新的道路上了。

你以为京哥不知道《巨齿鲨2》这部片子就是个标准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他岂能不知道,实际上,就在他拿到剧本的那一刻,这部电影的味道,他就尝到了,

但是这个味道,

在京哥那,

就跟你我想的“重不重要”完全是两码事。

重要的是在好莱坞影响力衰弱的年代,

他们的电影确实没有以前好看了,但他们好莱坞确实仍然有一把非常成熟的特效武器。

你不能嫌弃他们没有好的故事,所以就嫌弃他们,而国产电影也不能总想着,靠着小米加步枪去把大炮打下来,也不能去跟大炮去比威力。

身处一线的吴京,比影评人更清醒的知道,我们的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在哪里,

那我们到底差在哪里?

其实差的就是四个字「电影工业」。

为什么是“电影工业”呢?

因为我们在《流浪地球》出现以前,内地是没有真正电影工业的,我们国产片和国产电影走的路子,其实就是小作坊的制作模式。

导演们拿着剧本像卖豆腐的一样,到处找制作团队。制片人呢,就像摊贩挑着担子找投资,好似生怕自己的钱袋子会瘪下去似的,

钱和人找到了以后,大家就憋着一口气把电影拍完,然后上院线,等数钱分红。

别误会,我可没说小作坊的产出就不行。

说实在的,早在三十年前,那1993年陈凯歌搞出来的《霸王别姬》就已经火花四溅,

直接在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江湖里摘了桂冠,

那会儿咱们的小作坊生产也算是达到了个高峰,千禧年后,老谋子的《英雄》,更是给中国电影工业下了一记"强心针",让咱们的电影工业有了个初具规模的金字塔形态。

但小作坊的另外一面,是它的效率问题。

这工作效率低得就像老牛拉磨,能出好货是出好货。

但慢吞吞的,总让人等得心焦。

就像是老爷车跟跑车比赛,小作坊要一点点慢工出细活儿,可能几年才拍出一部片子。而电影工业化呢,那就是标准的流水线作业,高效、快捷,一年能出好几部大片。

没办法,这就是效率与艺术的博弈。

钱是电影的变量。

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已经不仅仅需要那一部《霸王别姬》的艺术瑰宝,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更快的、更炫的电影来满足广大影迷的需求。

要依靠电影工业化,依靠规模化、流程化的生产,来提高电影的制作效率和产出速度,

这又好比是造车,你要是没有一套完整的流水线,零件怎么配,工人怎么操作,都得一步一步摸,那能出来啥车?你看看咱们的电影,每次拍个什么都得重新开始,这里磕磕绊绊,那里掉链子,这效率上去了吗?

你说咱们电影人,这脑袋里的好点子,好故事多着呢,可是要真变成一部电影,就得经历这么一遍又一遍的折腾,这谁受得了?

所以,咱们得有个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把这些创作的热情,才华,都变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影,这才是真正的电影工业化,

更重要的是——电影行业想要彻底的解放生产力,就必须得从“人”的主体给脱离出来。

我这儿说的不是把“人”给抛弃,毕竟电影的灵魂就在于它讲述的是人的故事,没有人,那电影就只是堆砌的图像,一点生命力都没有。

我是说,咱们需要对电影制作这一流程做点改革,让它不那么依赖单个人的力量,

而是转向更科技、更工业化的方向。

眼下的问题就在这里,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都过分依赖个体,一旦哪个环节的人出了状况,整个电影质量就可能受影响。

你可以想象一下——

你请了个大导演,他拍出来的电影自然没得说,但这电影能不能赚钱,就得看市场,看观众的口味,这全是人的因素。更别说,人的能力始终有限,一年能拍多少部电影,演多少部电影,这都成了生产力提升的瓶颈。

如果电影制作能像制造业一样,环环相扣,一环扣一环,工序流畅,那电影的质量就不再那么依赖单个人,反倒更依赖工艺和流程。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快的电影,满足观众的需求,推进电影行业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电影工业化。

电影工业就是这样,一部分是艺术,一部分是科技,一部分是管理,一部分是商业。

你得把这些混搭在一起,才能搞出好电影。

吴京知道这点,郭帆也知道这点。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吴京和郭帆都在一个“去人为主体,去明星”的方向上去努力。

无论是《战狼》系列还是《流浪地球》系列,吴京和郭帆都在刻意的祛魅,去明星化。

去明星化,大家都知道,

什么是祛魅?"祛魅"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神秘莫测、神乎其神的东西揭开面纱,还原成它本来的模样。不仅是把“原来的大明星”去魅,还要把所有的工种去魅。

电影里的英雄形象、动作场面,看着牛轰轰的,但真要拆开看,其实就是一场精心策划、反复试验、一针一线裁剪出来的产品。

吴京在做的就是拆解好莱坞的技术,并加以学习,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

吴京的《战狼》系列、郭帆的《流浪地球》系列,他们正是在这种祛魅的过程中,一步步推动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你说吴京,他可是个从武打演员转行做导演的硬汉。

他自己亲身上阵,做动作设计,做导演,

甚至亲自上阵冒着生命危险做特技。

这就是祛魅,他把原来神秘的电影制作过程展现在公众面前,让大家看到这一切都是人力可以达成的,不需要什么神秘力量。

郭帆也通过《流浪地球》打破了中国电影对科幻题材的束缚,把原来看似高不可攀的科幻电影拉下了神坛,让我们看到,原来科幻电影也可以在中国制作,也可以走向世界。

这种祛魅,就是把电影工业化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大家看到电影制作的真实面目。

所以这一次,吴京去参与主演并制作的《巨齿鲨2》,其实就是一个把去好莱坞“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给好莱坞“祛魅”的一个过程。

某种意义上,这《巨齿鲨2》,我看这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对中国电影本土工业化的贡献,简直就比电影本身更加重要。

而且《巨齿鲨2》是合拍片,合拍过程中,技术倒腾那是跑不掉的。但再看看这片子出品方有吴京的登峰国际,明显看出吴京对于中国影视工业化的建设仍然有着他的野心,

而且有了《巨齿鲨2》这样的试金石,咱们电影工业化的道路,可以说是豁然开朗。

看完《巨齿鲨2》我对吴京将要拍摄的《战狼3》也更期待也更有信心了,因为显然他不是满足于现状的人,他期待着能够更进一步,所以有这样的野心的吴京,真的挺好的。

你明明看到他站在了山顶,可人家还在抬头看星星,希望脚下的山峰更高一些,这种魄力,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种看着目标就往前冲,不怕摔跤的精神,才是我们电影人需要学习的,也是我们国家电影工业化需要的。所以,对于未来,我挺期待的。

看今年的电影市场,老美的大片在咱们中国越来越挂不住,你说他们怎么就猜不透咱们中国观众的口味呢?就像猫儿盯金鱼,盯得再紧,也不能理解那条鱼在想什么。

咱们中国电影界现在最紧缺的,就是那一套系统的、严谨的生产流程,就郭帆一己之力可不行,咱们得集思广益。这《巨齿鲨2》不如就当它是个转折点,一个新的起跑线。

我们得学习,学习怎么在这大海里游得更快,更远。看看咱们吴京,他就像头狼一样,不断探路,寻找技术进步的可能性,他带领我们朝着更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迈进。

这一套流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摸索出来的,它要从剧本到拍摄再到后期,每个环节都得严谨到位,就像是一座精密的齿轮装置,每个部件都得紧密配合。

现实的世界和电影里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只有硬气的国家,才能推动起一个浩大的科幻电影产业,这点已经被咱们的文艺史、电影史给证明得明明白白。

好莱坞凭啥他们能拍出《星球大战》、《阿凡达》这种大片?不就是他们有钱有实力,

有一套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嘛,且在这背后还有着非常成熟的文化和政治力量。

好莱坞的巨轮,在全球市场已经摸爬滚打了一百多年,经验当然丰富了,而咱们中国电影,不能总在别人的光环下瑟瑟发抖,又或者刚刚取得一点进步就开始夜郎自大。

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不是只看设备和技术,更是看整个制片流程和规则。有了这一套硬核的电影工业体系,那些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和摸索就可以翻篇了,电影人就能在前辈们的经验上,拍出形形色色的优秀电影,保证咱们的制作水平和效率。

这个体系,就像一把好用的刀子。你拿着这刀子,砍柴烧火,切菜炒菜,想怎么使就怎么使。而不是每次都要从打铁开始。

我觉得很庆幸的是——吴京和郭帆已经给所有人打了个样,而且他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了,而且也走的越来越稳了。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