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enheimer 芭比海默:《芭比》和《奥本海默》同台竞技,双双获胜

一转身,一辈子
阅读

Barbenheimer 芭比海默:《芭比》和《奥本海默》同台竞技,双双获胜

荷兰媒体认为,

这本应是一场“世纪大战”:

女权主义暑期喜剧《芭比》对阵重口味核史诗《奥本海默》。

芭比迷在《奥本海默》海报前自拍。图/克里斯-皮泽罗

首周末过后,两位胜利者走出了擂台:《芭比》和《奥本海默》的全球票房均远超预期,分别达到 3.37 亿美元和 1.74 亿美元。

同时上映的影片《芭比》和《奥本海默》共同创造了美国有史以来第四好的周末首映成绩。

一炮双响

在美国,这两部影片的首周末票房合计排名历史第四。

《芭比》(Barbie)以 1.55 亿美元的成绩创下今年美国最佳开画成绩,《奥本海默》(Oppenheimer)三天内取得 8000 万美元的好成绩,尤其是考虑到其 1 亿美元的相对较低预算,这已经很棒了。

目前似乎是一场被影迷称为"Barbenheimer"(芭比海默)的精彩营销活动的高光时刻,这场营销活动滑稽地放大了《芭比》的粉色欢乐和《奥本海默》的强烈厄运之间的对比。

乍一看,这是一个狡猾的策划营销案例:在同一天发行两部面向不同观众的影片,然后将其表现为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1988 年,动作片《虎胆龙威》(Die Hard)和喜剧片《一条叫万达的鱼》(A Fish Called Wanda)在同一天上映。‍

2008 年,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蝙蝠侠电影《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和音乐剧《妈妈咪呀!》(Mamma Mia! )同时上映。它们一部瞄准为女士,一部受众为男士,两部都从中受益。

针对同一目标受众的公开争夺战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动作喜剧片《捉鬼敢死队》和《小鬼当家》分别于 1984 年 7 月 7 日和 8 日上映。两部影片都大受欢迎。

报复

在疫情第一年,华纳仓促推出流媒体HBO Max,并想出了在院线和流媒体同步发行电影的“史诗级昏招”,破坏了制片厂和导演长期建立起来的关系。

同时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科幻动作片《特尼特》(Tenet)未能在 2020 年上映,这些都导致了诺兰与华纳兄弟的不和。‍‍‍‍‍‍‍

最终导演诺兰带着新项目《奥本海默》转投环球影业。

而《芭比》作为华纳兄弟的暑期大作,选在与《奥本海默》同时发行,最初可能是为了报复。

但结果并非所愿,没有任何人因报复受损: 《奥本海默》优雅地搭上了华纳兄弟公司和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为《芭比》在美国投入的 1.5 亿美元巨额营销活动的顺风车。

粉色原子弹‍‍‍

很显然,两部影片都将受益于"Barbenheimer"(芭比海默)这一流行文化现象,不过至于粉色原子弹爆炸的网络流行语"Barbenheimer"是否真的那么自发,还有待观察。譬如,在中国国内目前仅上映了《芭比》,它几乎是冷启动,互联网上有不少博主作为“自来水”推荐这部电影,一旦有网红参与,你们普遍认为这不是自发行为,而是商业行为。或许是人们低估了电影中价值观的影响力。

现实中,这次爆笑电影与高雅戏剧之间的反差并不大: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和格丽塔·葛韦格(Greta Gerwig)都是受人尊敬甚至崇拜的电影大师。‍

《芭比》则是一部围绕生存危机展开女权主义文化批判的喜剧创意电影。

因此,好不意外这两部影片在本周末也作为"双票房"冠军亮相。

奥本海默在黑咖啡、马提尼酒和香烟上大做文章;芭比则在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扬,通过鸡尾酒和含羞草大做文章。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周日在洛杉矶被拍到先去看了《奥本海默》,之后又走进了《芭比》的放映场。

一些影评人认为,顺序应该倒过来,关于正确的观影顺序,大家众说纷纭。

这两部电影你看了吗?‍‍‍‍‍‍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