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速建设一流商业航天产业基地_湖北

有点坏Ω
阅读

武汉加速建设一流商业航天产业基地_湖北

原标题:全国14家单位加盟造卫星产业链

武汉加速建设一流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已完成多个型号整星及单机级多项生产任务。

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和快舟一号甲模型。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陈静 唐诗

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期间,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涉及卫星组件研制、发射和数据应用等产业链的14家单位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在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入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联盟”。目前,武汉不仅在“箭”上有了“快舟”这一“太空快递”品牌;在“星”上,通过深度参与我国超低轨卫星研制,商业航天高端智造水平不断增强。

■ 院士团队与航天“国家队”在汉牵手

武汉在商业航天领域拥有多个关键技术

13日,航天科工在汉宣布启动建设的“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旨在超低轨道发展规模化的即时智能遥感服务系统。

武汉大学副教授肖晶介绍,她所在的武大遥感影像精准处理与智能服务团队,正围绕“珞珈三号01星”开展遥感图像精准处理与智能服务研究,旨在实现遥感卫星“快、准、灵”的实时智能服务。此次中国的“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计划,要实现分钟级实时传输,就离不开星上智能处理,从而完成图像数据在轨实时处理与智能识别,并将结果通过星间链路快速分发。而这,也正是武大测绘遥感团队的优势。

据了解,在湖北,遥感卫星领域的院士就有11位,在商业航天领域,武汉在北斗导航、卫星设计、遥感测绘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全球领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副院长刘忠领介绍,长期以来,二院致力于服务湖北省、武汉市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自落户武汉以来,联合本地高校企业共同开展了核心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空间工程总体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丰收的成果。

■ “星”“箭”齐发

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两款主打型号在汉总装

13日,来到位于武汉的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总装环节,机械臂自动取得螺丝钉、涂胶检测,还自动拧紧。随后,装配好的小卫星在完成测试和试验后迎来新使命,将被发射到太空,为老百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这座“造星工厂”具备年产240颗小卫星的能力,该卫星制造柔性生产线已累计完成10余个型号的整星及数十项单机生产任务。下一个重大任务,就是为超低轨通遥一体化星座里的“星星们”提供总装集成、测试等服务。

低轨道星座建设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造成百上千颗卫星,对产能要求高。现阶段,产能也是中国低轨卫星制造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副主任李艳彬介绍,为了具备超低轨小卫星组网提供量产能力,该部一直在攻克适应多品种变批量需求的可重构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全面提高小卫星批量生产效率,努力实现“像造汽车一样智造卫星”。相对传统小卫星制造,该生产线已将部总装自动化率提升至超六成,单星生产成本降低50%至60%。

如今,武汉“星”“箭”齐发。在此次论坛成果展上,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两款主打型号——快舟一号甲和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1∶3和1∶10模型分别亮相科普展区和航天科工集团专展区域,它们正是在武汉完成总装。

快舟一号甲是中国现役发射次数最多的固体运载火箭,其可靠性、成熟性经历了市场的考验。今年下半年,快舟一号甲火箭还将迎来更为密集的发射任务,有望打破去年纪录。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总体专业副总设计师范威介绍,要通过大规模批量生产不断降低发射成本。他提出,未来履约模式将朝着“火箭超市”的模式不断演变,提前大规模生产火箭、贮存火箭,卫星客户可以像逛超市一样选择火箭。

■ 由基础制造迈入市场主导阶段

武汉积极布局卫星领域广泛应用

在采访中,多家企业表示出对武汉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关注。总部位于北京的星测未来科技是一家星上智能应用服务商,企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曹德志介绍,通过卫星在边缘端完成数据采集与在轨计算,能带来大的商业化突破及科研突破,“我们正在加大与在汉高校的合作”。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航天驭星华北大区市场总监李炎恒介绍,企业专注于建设全球化的商业航天产业基础设施,能够为全球的卫星用户提供卫星在轨运管支持,正在通过与“珞珈三号”等武汉自研互联网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共同探索智能化在轨数据处理、分钟级全流程信息服务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认为,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已经由基础制造、产品研发为主,逐渐迈向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新阶段。在长长的卫星产业链上,除“智造”卫星外,武汉能否利用好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等研发能力,并通过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空间公司、行云公司等多个航天“国家队”在汉集聚产业效应,让卫星“下地”,形成更多应用场景?

记者观察到,商业航天领域国家队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在武汉除了布局卫星智能制造领域外,还积极布局卫星应用。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通过智造还将拓展航天产业后端数据应用,拓展延伸基础产业,助力武汉加速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航天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据了解,武汉将借助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品牌,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做强做优火箭制造、卫星制造运营等产业链,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推进遥感卫星、卫星互联网和航天技术在环境监测、智慧出行、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商业航天场景应用新标杆。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