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贯长安——探寻西安的古韵与文化新生

画识春风面
阅读

文韵贯长安——探寻西安的古韵与文化新生

原标题:文韵贯长安——探寻西安的古韵与文化新生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峰会。这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峰会举办地的西安,古称长安。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中华文明悠远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作为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不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孕育出从容自信、大气包容的城市气质,并带来现代城市发展的创新活力与澎湃动能。

游千年古都,探诗意长安

西安,是一座诗歌之城。唐时,无数文人骚客到访长安,或以文会友,或对酒当歌。樊川、五陵、曲江、乐游原……这些今天西安仍在使用的地名,曾频繁出现在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中。一首首诗歌里,有长安的辉煌过往,有西安的活力今朝。

陕西知名文化学者商子秦说,古长安,是诗之“都城”,今西安,依然是一座可以吟着唐诗回家的城市,“西安将古都风貌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留住了古韵与乡愁。”诗意的创作,闪耀在“文艺陕军”的精品力作中。柳青、路遥、陈忠实、陈彦等扎根三秦大地、笔耕不辍。《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主角》等作品中蕴含的现实主义、乡土气息、家国情怀一脉相承。“源自历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这些作品有了史诗品格和传世价值。”文学评论家邢小利说。

赏历史遗迹,觅汉唐雄风

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相遇的城市,西安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其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和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西安城墙共有城门18座,其中四座主门,东曰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取“长安永安”之意。如今,西安城墙以多元的角色融入城市日常生活。作为休闲之所,城墙下的环城公园清水环绕,鸟语花香,随处可见健身的市民、嬉戏的孩童,时而还传来几声地道的秦腔。作为文化之地,丰富的活动让这里成为西安文旅产业的亮丽名片,作为外交之处,城墙也见证了大批国际交流活动……穿过悠悠岁月,西安城墙屹立在护城河边,敞开城门,迎八方来客,向世界展示着古都的魅力。

大雁塔是古代长安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是古都长安的地标建筑。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大雁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也是如今西安的地标建筑。历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进士的题名之地,诞生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题名”。许多诗人登临大雁塔时也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高标跨苍穹”的气魄、“塔势如涌出”的宏伟、“万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旧使人感到亲近。时光流转,如今的大雁塔已成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织。

访丝路起点,建美好未来

昔日长安,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2100多年前,汉朝使者张骞从长安向西出发,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古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亚欧大陆联系在一起。“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长安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交流的盛况。

5月18日,西安将首开至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国际航线。西安机场国际客运航线将达到16条,西安至中亚地区航班达到每周11班。西安也将成为全国唯一一座通航中亚五国的城市。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立柱架梁再到空中通航,西安到中亚,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10年间,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参与并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描摹之下,成为一幅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文中图片均来源新华社)

责编:易卓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