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从7部门到11部门联手的“监管风暴”,撕开“黑医美”藏身的隐秘角落

﹏黙黙ヽ
阅读

红星观察|从7部门到11部门联手的“监管风暴”,撕开“黑医美”藏身的隐秘角落

原标题:红星观察|从7部门到11部门联手的“监管风暴”,撕开“黑医美”藏身的隐秘角落

5月4日,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必须遵守卫生健康有关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

四川中科形美医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法人秦勇表示,过去,人们不把医美行业当作医疗行业,过度的商业化导致行业无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把医美行业作为医疗行业来看待,“是非常到到位和到点的,因为本身它就是一个医疗行为,先说‘医’后说‘美’,医美本质上是医疗行业。”

5月4日,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必须遵守卫生健康有关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

四川中科形美医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法人秦勇表示,过去,人们不把医美行业当作医疗行业,过度的商业化导致行业无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把医美行业作为医疗行业来看待,“是非常到到位和到点的,因为本身它就是一个医疗行为,先说‘医’后说‘美’,医美本质上是医疗行业。”

↑医疗美容创意配图 据ICphoto

事实上,“黑医美”此前一直屡见不鲜。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非法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占行业高达88%,在这12%的合法机构里,依然存在超过15%的超范围经营现象。医美非法从业者超过十万,而合法医师仅占行业28%。《2019~2025年中国医疗整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指出,“黑诊所”手术量是正规机构的2.5倍。

“黑医美”藏匿在隐蔽角落中难以被发现,也是监管部门治理的难度所在。

多部门联合治理、明确分工

加强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活动力度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7年和2021年,就有多部门联合打击非法医美的文件出台,而在这一次加强行业监管工作中,联合部门数量达到了新高——11个。

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联合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覆盖注射用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肉毒毒素等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及医疗美容培训、广告推广全链条,一些非法医疗器械、非法医美产品、非法医美整形得到打击和遏制。

↑市民在展会上了解医美资讯 据视觉中国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等8部门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此次整治工作涉及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规范医疗美容服务、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等行为。

2023年5月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必须遵守卫生健康有关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前述文件发现,国家税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加入对医疗美容行业监管的联合工作行动中。

作为资深的行业从业者、观察者,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龚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高法、最高检的加入,“是因为非法医美不仅谋财,而且害命,可能涉及到一些恶性医疗事故,或者走私行为”。

秦勇则认为,整个行业治理过程中,税务查处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会涉及刑事犯罪。“所以把最高法、最高检纳进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本次《指导意见》印发之前,最高检、最高法其实已开始参与治理医疗美容领域问题。

2023年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案例集中披露了医疗美容领域的主要犯罪方式,揭示了消费者选择医疗美容的常见风险隐患,警示消费者理性选择医疗美容服务。

2022年9月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聚焦医疗美容领域突出问题,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推进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该领域虚假广告、非法行医、制假售假、商标侵权、走私、价格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医疗美容犯罪案件89件306人,提起公诉129件381人。共立案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8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465件。

2023年3月15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中,发布案例涉及医疗美容消费,明确医疗美容侵权事故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多位行业从业者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最高法、最高检早已在医疗美容领域问题的治理上贡献力量,本次加入联合工作行动中,也说明了打击力度的进一步加强。

“监管风暴”下

还会有藏匿医美乱象的隐秘角落吗?

在龚伟看来,《指导意见》保持了对医疗美容行业非法行医、虚假宣传、假货频现、价格欺诈等突出问题“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与此同时,龚伟提出了一些隐忧,他表示,对监管部门来说,多数情况是去“能看到的直客医美”,而这类机构总体上本来就是更规范的,也是引起投诉和事故较少的,而“看不到的渠道医美”等“黑医美”,对监管部门来说是“隐身”的,打击难度更大。

龚伟解释说,有证的医美机构,分为直客医美和渠道医美。直客医美会对外营销,可以从线上和线下广告,从外界可以看到他们。渠道医美不对外营销,跟渠道合作,渠道有美容院、网红、商业账号等,他们把客户送到渠道医美消费,从外界几乎看不到他们。无证的医美机构,就是所谓的“黑医美”可以藏在写字楼、酒店、家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某医美机构提供的资质图片

龚伟表示,如果让无证的、隐秘的“黑医美”继续“操作”,医美乱象可能就很难有实质上的改变。

红星新闻记者检索美团、微博、抖音等平台,对搜索可得的医疗美容机构进行资料检索,可以发现其信用信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会员证书均在明显位置,鲜有资料缺失。其中一家搜索可得的医疗美容机构客服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样的资质信息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强势展示这样的信息不仅可以满足监管需求,也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两家美容会所、美容养生馆。两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均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店内无法做医疗美容项目。

但事实上,“黑医美”此前一直屡禁不止。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非法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占行业高达88%,在这12%的合法机构里,依然存在超过15%的超范围经营现象。医美非法从业者超过十万,而合法医师仅占行业28%。《2019~2025年中国医疗整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指出,“黑诊所”手术量是正规机构的2.5倍。

“黑医美”藏匿在隐蔽角落中,也是监管部门治理的难度所在。

秦勇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全国登记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有几万家,而在他的从业观察中,“不在册的‘黑医美’估计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专家:

医美广告必须按医疗广告来处理

秦勇表示,我国医美行业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市场,仅次于美国,“比日韩和欧洲都要大”。

“我们人口基数大,医美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培育都得到了极大地开发。医美本身跟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秦勇说。

秦勇提到,包括去年315晚会,都对医美行业做了重点的关注,有很多具体的案例。这说明监管部门,政府的主管部门方面,早就意识到了医美行业的问题,着力整顿。“这是好事情,我们(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是非常欢迎的。”

以医疗美容导购活动为例,龚伟指出很多难以被发现的灰色地带。“一些美容类的账号,事实上在给医美引流的导购,但没人会承认。三方转诊公司养了那么多号,买了那么多流量,其网络咨询师做的工作,算不算医疗美容诊疗咨询?事实上是,但没人会承认。医美主播的各种医美卡讲解和销售,算不算医疗美容诊疗咨询?事实上是,但没人会承认。生活美容院/医美经纪人把客户带给渠道医美,拿走50%以上的提成,算不算商业贿赂?……”

与此同时,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有一个不好的风气正在流行。“有些信息好像在传达,经过医美、经过整容之后才是最美的,甚至有一些(医美信息)对未成年人下手,制造容貌焦虑,实际这些是树立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人的外表才是最重要的。”

“从性质上看,医美实际属于医疗的一部分。所以按照法律的规定,它的广告、它的宣传必须得按照医疗广告的规定来处理,得有批准之后才能够做广告。但是现在移动端推送了各种形式的医美广告,特别是虚假的代言、有点像软文的广告,都是非法广告的范围。”朱巍说。

红星新闻记者 王辰元 吴阳 北京报道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郭庄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