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的三块诗匾,皆藏着乾隆皇帝的晚年心绪

涵,对你太执着°
阅读

避暑山庄的三块诗匾,皆藏着乾隆皇帝的晚年心绪

原标题:避暑山庄的三块诗匾,皆藏着乾隆皇帝的晚年心绪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至乾隆五十七年时,最后一项工程竣工之后,避暑山庄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包括连续战争的迫害之后一直留存到了现在。清朝皇室每年都需要进行一项名为“木兰秋狝”的活动,“木兰秋狝”为满语,汉语意思为“哨鹿”,就是捕鹿活动。

清朝建国后,皇帝每年都会挑选皇室中的几个皇子一同去木兰围场打猎,而打猎的地点一般都是在牛羊动物比较多的内蒙古地区,清朝在边境地区设立了专门的牧场以供皇室打猎使用。打猎的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七、八月进行,到达蒙古地界,途中必然需要经过承德的避暑山庄,经过的时间恰好处于盛夏,故而可以在承德避暑,在秋天时候正好可以达到边境狩猎。

皇室狩猎的活动已经从清朝开始作为一项祖制进行,不仅能够作为一项皇室家族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能够锻炼皇室成员的尚武精神和作为在皇帝面前“亮眼”的机会,故而这项活动对于皇室来说意义非凡,因此每年的狩猎活动都会如期进行,所以清朝历代皇帝到避暑山庄的次数也不作少数,乾隆皇帝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在位年间总共去了四十八次之多。

历史发展到清朝年间时候出现了“康乾盛世”,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在乾隆二十四年到乾隆四十五年的这一段时间,清王朝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代,这一时间对外交流和联系也有了相当长足的进步,不仅是边境的邻国,跨过大洋的许多西方国家也争相前往清王朝学习和交流。

清王朝能够发展到这样的盛世自然是与乾隆上位之后的吏治手段不无关系,但是到乾隆末年的时候清王朝其实已经开始没落了,就从政治上来讲,像和珅这样的贪官在朝廷上屹立了如此长的时间仍然不倒,可见当时皇帝在晚年时候对于政事的态度。仅仅是晚年几年的时间就将早期几十年整顿吏治等手段造就的盛世局面摧毁的荡然无存。

一、至避暑山庄成什

1.牌匾的具体内容

祖功避暑建山庄,夏五来临岁以常。佳蔚屡沾昨真渥,浓云复作晓淑凉。骋观农景时晴好,兼意旅情减泞良。岭过广仁看色喜,今居太上耀辉光。——丙辰仲夏日 御笔。

这首诗是乾隆晚年在承德避暑山庄留下的第一块诗匾。牌匾内容是说因为康熙皇帝的伟功建造了承德的避暑山庄,在每年的夏季的五月份到这里来已经成为惯例。接着描述了近来几日的天气状况:时断时续的小雨下了几天,现在的季节下雨真是吉祥的征兆,润泽大地,一早上起来又是乌云密布,凉爽的空气也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

骑马出行,沿途观赏农家秀丽的风景,再加上由于旅行带来的好心情,雨天带来的土地泥泞也不算是坏消息了。过了广仁岭之后又看到了美好的风景,心里不禁感到更加欢喜,现在作为大清的太上皇,身居天地之间只觉得到处都是让人骄傲的光辉。

2.牌匾中掩藏的心态

这首诗是乾隆晚年,退居太上皇的第一年所作,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开始到最后清代溥仪皇帝,共计有二百三十五位皇帝,但是其中只有八位太上皇,乾隆皇帝便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这个时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以大清朝太上皇的身份来到避暑山庄,只有愉悦的心情,就算是断断续续的下雨天,道路十分泥泞不容易出行,只是看到避暑山庄周围的风景就会感觉到心旷神怡。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六十一年之久,从八岁即位到六十九岁退位,对内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对外开拓疆土,抚慰边疆,为“康乾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乾隆皇帝到此出也不免会想到康熙帝的伟绩,故也借此表达自己对先祖的尊崇与敬仰之情。

早在乾隆帝继承大统的时候,就曾将焚香祭天祷告:“若承蒙昊苍垂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圣祖康熙纪元六十一年之数。”这时候正是乾隆皇帝兑现承诺,传位给十五子,退居太上皇的时间。

到此处来,既是对于自己平生敬仰的先祖康熙皇帝做出了一个交代,也是乾隆帝对于自己功成之后得以退位的超然的心态的表现,六十年,乾隆作为大清的皇帝,没有辜负先祖的期望,成功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所以乾隆在作为太上皇游历避暑山庄时,想必是十分愉快的,不必再担负朝政的责任,功成身退,自然感到十分愉悦。

二、至避暑山庄作

1.牌匾的具体内容

夜雨朝晴行路宜,广仁岭过众情怡。山庄避暑上皇合,御骑习劳子帝随。讵为耽吟智仁乐,每勤示政旰宵为。更思秋狝多年罢,家法绳承莫怠之 ——丁巳夏月上浣 御笔。

这首诗作于嘉庆二年夏季的五月上旬,乾隆作为太上皇其实已经没有太多政务的约束和干扰,所以按照惯例每年夏日都会到避暑山庄度过夏季,这也是乾隆晚年到避暑山庄留下的第二块诗匾。

这首诗匾的内容既有来到避暑山庄观赏风景的好心情,也有对于自己烦扰自己内心事情的担忧。晚上下雨到早上天气已经开始放晴了,这样的道路正适合旅途赶路,到了广仁岭之后大家的心情都相当愉快,每逢夏日到避暑山庄避暑正是我们皇室的习惯,骑马出行虽然辛苦但是因为有皇子的陪伴也不算什么了。

接着想到现在的局面又不禁开始伤感:我怎么能够沉溺在游山玩水的乐趣之中,应该时常废寝忘食的勤于政务来给皇子们作出表率,尤其是想到秋季打猎的惯例已经停止了许多年,更觉得伤感,木兰秋狝可是大清世世代代传承的祖制,怎么能够废止呢?我们皇室更应该时刻谨遵组训,按照组训严格去做,丝毫不能够懈怠啊。

2.牌匾中掩藏的心态

嘉庆二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做太上皇已经一年多了,但是看到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仍然没有做出大的作为,反而是自己已经退居太上皇了,还是要操心朝堂上的政务,不光是对于儿子无所作为的担忧,后面又感叹就连世代相传的祖制都已经废弃许久,更是对于大清后世的担忧。

从这时已经可以看出乾隆帝虽然还是因为看到了美好的风景心情得以舒缓,但是一想到大清的未来,现在自己儿子没有大的作为,又不禁感到担忧,就算自己现在可以替他处理政务,大清以后该怎么办呢?

尤其是思虑到被先祖奉为祖制的“木兰秋狝”已经很多年没有举行过了,再加上如今的局面实在是不足以令人安心,乾隆担忧大清之后的发展,害怕自己先祖的成就毁于一旦,此时已经开始警示后人不要忘记祖先的教诲,要遵循祖制,时刻都不能够懈怠以愧对列祖列宗。

三、至避暑山庄作

1.牌匾的具体内容

昨晚雨宜晴更宜,山庄于是驻清怡。途斯旧识不期至,民久相亲任意随。巡狩惟勤人事省,豫游讵在己私为。频频望捷仍未已,掷笔促章自哂之。——叠去岁韵 戊午仲夏月 御笔。

该诗作于嘉庆三年五月,是乾隆帝在避暑山庄留下的最后一块诗匾。这首诗也是感叹了山庄中美好的风景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小雨时断时续,但是下雨的时机赶得相当合适,再回忆起旅途中旧时相识的人和风景,周围的百姓也因为相处的时间长了变得十分亲切。

此次来这里狩猎也只是为了训练,又哪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呢?现在只是殷切的希望能到受到捷报,现在只能草草写完以便来舒缓自己心中的担忧和郁闷了。

2.牌匾中掩藏的心态

这首诗是乾隆帝做太上皇的第三个年头,朝廷中的局势越来越让人感到失望,就算自己每年都希望能够到避暑山庄度过夏天,但是由于内心的担忧感到十分烦躁,故而也没有之前的好心情了。

当时南方爆发力白莲教农民大起义,规模之大,发展势头之猛让人瞠目结舌,而朝廷成平日久已经没有以往的声势,故而朝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仍然一筹莫展。此时乾隆帝等着捷报传来,但是内心却是无比担忧连坐实的心情都没有,可见对于嘉庆帝的失望和无奈。

四、结语

这三块诗匾是乾隆晚年做太上皇之后连续三年幸临山庄所作,其心境也由初到的愉悦安然到第二次的担忧和警戒发展到最后的失望和无奈。已到耄耋之年的乾隆帝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保大清江山一世繁华,现在的局面却不遂他所愿。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