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头像(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听见牛在哭。
阅读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头像(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头像,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自佛家经文。

2、迦叶尊者拈花一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3、放开一切对你不公的事,宽恕他人也放过你自己。

4、迦叶尊者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次,迦叶尊者(Kassapa Thera)在一个寂静的地方闭关了很久回到世尊身边。

5、他须发皆长,衣衫褴褛。

6、当时,世尊正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眷属们见他如此模样,心生不悦,觉得他行为衣着很不如法。

7、此时,世尊悉皆了知眷属们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槃 (Parinibbana)后,佛法全靠他来弘扬,他本已精通三藏(Tipitaka),具足种种功德,如果众比丘经常轻蔑他实不应理,他应该是人天诸众所应恭敬赞叹的大德,所以,我应在众人前宣扬他的共不共的功德。

8、便告众眷属曰:“你们不要轻蔑迦叶尊者,我涅槃后,我的教法全由他来弘扬。

9、”接着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你来和我坐在一个座垫上。

10、”众眷属顿时觉得,世尊此举真是希有,肯定是迦叶尊者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11、迦叶尊者来到佛前,右膝着地,合掌顶礼,禀白世尊:“释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师,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声闻(Savaka)。

12、”(此时,迦叶尊者已得戒体,此是旧仪规中的承诺得戒体)世尊对众眷属宣说迦叶尊者的功德:“譬如,我在一天、两天、三天乃至七天之间可以住于第一禅定,迦叶他也可以象我一样,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叶一样能如是。

13、如四无念、四无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叶全部具足,我的神变如大变小,一变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烧,住于虚空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变,迦叶也一样具足。

14、”(以上种种境界,《百业经》藏文版本中有详细讲述)听到世尊对迦叶尊者如此赞叹,众眷属自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15、扩展资料: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

16、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17、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

18、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19、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20、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

21、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22、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23、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

24、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25、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

26、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

27、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28、”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

29、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30、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

31、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

32、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

33、”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34、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经。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