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繁体字(简体字的由来)

进取废物
阅读

简体字繁体字(简体字的由来)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简体字繁体字,简体字的由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目前没有这样的网站,建议你去新华书店买一本《简化字源》。

2、里面有详尽的介绍。

3、 给你转一篇部分简体字来源的评论■马庆株汉字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简化一直是主要倾向,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都有简体字。

4、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年开始)的甲骨文,距今3259年。

5、此前陶文符号只认出了个别符号,还读不出一句话来,因而还不能证明已经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或者文字。

6、战国和秦汉时期是汉字形体大变动的时代,篆书变为隶书,再到楷书,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

7、由古代篆书到近代汉字隶书的隶变是质的飞跃。

8、东汉后期出现楷书,从此字体才稳定下来,汉字形体是汉朝定型的,一直用到今天,这样我们的文字才称为“汉字”,到现在为止总共使用了约1849年。

9、简化的原则是约定俗成。

10、1956年以来正式推行的简体字大多数古已有之,有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刘复和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1930年)、钱玄同的《简体字谱》(1935年)等为证。

11、《简化字总表》第一表350个字、第二表132个字,共482个字。

12、有人考察其中388个字的来源,发现汉代和以前出现的有111个字(占28.61%),三国到唐代出现的有55个字(占14.17%),唐代和以前的合计有166个字(占42.78%),宋代到清代出现的有175个字(占45.1%),清代和以前的合计有341个字(占87.88%),民国时期出现的有46个字(占11.86%),民国和以前的合计有387个字(占99.74%),1949年以后出现的仅有1个字(占0.26%)。

13、书法家和群众创造并使用了不少简体字,因此说简体不好看不符合事实。

14、书法家写的简体字就非常好看。

15、例如:楷书字帖:唐代虞世南(?-638年)书《孔子庙堂碑》中有:状、弥、将、于、来、随、尔、涌、麦、继。

16、褚遂良(?-658年)书《雁塔圣教序》中有:盖、弥、净、箧、纲、随。

17、草书是简体字的重要来源。

18、汉代史游《急就章》中有:时、东、陈、孙、检、帐、项、楼、来、夹、颊、侠、箧、贝、学、见、为、伪、长、张、随、状、问、觉、乐、犊、读、断、变、郸。

19、据明拓肃府本《淳化阁帖》,晋代王羲之(303年-361年)帖中有:东、岂、试、为、缅、临、终、张、时、将、见、当、孙、扬、实、尔、鲤、鱼、与、诏、长、乐、陈、来、诚、绝、顾、灾、宽、饮、谢、杨、学、万、发、问、怅、颐、视。

20、王献之帖中有:尝、临、谓、诸、当、问、顿、许、尔、闻、弥、将、来、终、缠、绝、随、门、与、岂、劳、肾、为、汤、怅、时、经、传、写、孙、觉、陈、见、茎、顺、东、险、会、诣、请。

21、行书字帖中见到王羲之用过:于、将、随、终、岂、谁、维、侠、绵、绛、结、给、粮、纺、谓、语、为、数、谢、败、丧、盖、纸、书。

22、唐朝欧阳询(557年-641年)用过:来、闰、馀、问、盖、维、临、终、随、隐、将、侠、荣、门、闲、墙、粮、顾、纸、纷、绥、纭、间、丧、辞、结、数、状。

23、唐朝虞世南(?-638年)用过:来、问、礼、绝、维。

24、宋朝苏轼(1037年-1101年)用过下列简体字:顾、盖、来、堕、于、饥、误、敛、将、请、绝、万、尔、贾、闻、祷、须、阙、计、时、诚、夸、纳、记、诉、纠、与、访、谁、长、诗、语、馀、缘、弥、纪、闲、终、谓、闰、债、状、谒、见、间、挟、维、问、谈、啸、传、东、宽、当、闰、绝、须、数、挟、细、鸾。

25、元朝赵孟頫用过下列简体字(1254年-1332年):来、给、诸、惮、质、丧、将、门、壶、设、请、绝、违。

26、明朝董其昌用过的简体字(1555年-1636年):记、为、将、纳、缉、于、万、证、盖、萧、顾、楼、赋、长、与、谓、览、尽、时、诸、谱、传。

27、清朝郑板桥用过下列简体字(1693年-1765年):问、觉、尽、梦、诗、来、绸、缪、潍、为、两、现、画、闻、壮、剑、红、饭、贾、见、语、状、胆、尔、阅、词、缓、继、应、给、证、宽、讯、说、请、违、麦、随、时、课、该、调、结、约、对、详、诉、贤、险、赋、蒋、学、劲。

28、一部分简体字是群众创造的。

29、敦煌出土文献中的俗字有:爱、绊、笔、缠、尘、虫、床、纯、辞、断、堕、尔、盖、个、顾、挂、国、号、饥、迹、继、夹、荚、颊、坚、检、将、绛、经、颈、来、赉、礼、怜、粮、乱、脉、门、弥、鸣、纽、凭、栖、齐、启、弃、悭、墙、惬、箧、轻、师、随、万、闻、问、无、狭、侠、贤、挟、兴、烟、痒、异、隐、与、语、岳、灾、沾、众、嘱、装、庄、壮、状。

30、简体字中一部分是古本字,一部分是书法家造的,一部分是群众造的,都是我国的文化遗产。

31、长期以来,简体字、繁体正字与异体字事实上并行。

32、简化实际上是以简体字取代繁体字的正体地位。

33、从某种意义上说,简化是根据“述而不作”的精神选定简体字。

34、本来许多字的简体和繁体都在使用,简体字人们天天接触,基本上已经约定俗成,与繁体多有形体上的联系,并不难学。

35、因此,采用简体字不会造成文化断层,根本谈不上割断历史。

36、简体字可以用来印古籍,传播古代文化。

37、方案中2236个简体字平均10.3画,相应的2259个繁体字平均15.6画,平均每个字减少5.3画,提高了汉字的清晰度,节省目力,实行简体字的大陆地区近视眼比例低于使用繁体字的台湾和香港,节省学习和记忆的负担,节省写字的时间,体现了以人为本。

38、这难道不好吗?汉字演变的过程中理据不断丢失,象形字早已逐渐不再象形,还有许多讹变,好多部件变得不表示读音也不表示意思,只是区别性的记号,必须逐个机械记忆。

39、许多汉字不能准确表示读音和意思。

40、简体字明显地改善了表音表义功能,降低了学习难度。

41、比较:帮帮、补补、霉霉、毕毕、苹苹、肤肤、达达、担担、胆胆、递递、态态、历历历、赶赶、护护、伙夥、惊惊、胶胶、惧惧、剧剧、据据、窃窃、迁迁、窍窍、虾虾、宪宪、战战、毡毡、证证、桩桩、钟钟、偿偿、迟迟、审审、胜胜、丛丛、艺艺、忧忧、犹犹、邮邮、吁吁、运运、酝酝。

42、显然,简体字多数比繁体字表音准确,好认、好记、好写、好读,不容易读错。

43、极少数人要求恢复繁体字,反对简体字,反对国家法定的规范汉字,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纯粹是不折不扣的瞎折腾,不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

44、(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