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世界第一”的背后:得了头衔却弄丢了理想

网名大全
阅读

海信“世界第一”的背后:得了头衔却弄丢了理想

“海信电视中国第一”“海信电视世界第二”“海信电视世界第一”,如果你经常关注科技领域,应该对以上的口号都不陌生。短短一年时间内,海信已经创造出多个销量“奇迹”,甚至还在去年年末达成了超越三星成为“世界第一”的成就。

事实上,从70年代开始涉足电视领域的海信电视的确有过辉煌成就,在漫长的电视发展生涯中,海信电视曾于2016年以微弱的销量优势短暂超越TCL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当时的海信电视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国产骄傲。

但可惜这样的高光时刻也只是昙花一现,如今的海信电视正遭受着“营销碰瓷”、“售后摆烂”的指责。

走上下坡路的开端

近几年国产电视出海速度加快,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在这个关键节点,各家电视厂商都要面临线路选择问题,三星和TCL最先转入MinLED领域,其中TCL更是坚决,砍掉了LCD以外的产品线,坚决深耕LCD赛道。

相比TCL和三星的绝决,身处时代变革的海信仿佛一个迷茫的老人,什么产品都做,但又好像什么都做不精。

在OLED、LCD、叠屏电视等品类中,海信押宝的激光电视算是比较能拿得出手的。自2014年推出第一款激光电视后,海信在激光电视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一时间看似风头无两。

但实际上,激光电视也只有在大屏电视崛起初期才有一点优势,当时的大屏电视价格昂贵,激光电视比大屏电视便宜,画质又比投影好,相当于大屏电视的平替,还是有一小部分受众的。不过,在TCL等头部厂商将大屏电视价格打下来之后,失去价格优势,画质远不如液晶电视的激光电视也就逐渐被吞没于市场之中,直至2022年激光电视在整个电视市场的占有率都不足1%,影响力微乎其微。

滑铁卢之后的饥不择食

押宝激光电视不仅没有收获有效回报,海信反而因为激光电视“画质差”“亮度低”“伤眼睛”等质量问题受到消费者声讨。

在线路选择上,海信遭遇重大挫败,年销量迟迟未能突破两千万大关,与三星、TCL、LG等头部品牌始终保持着较大差距。并且,身处资本市场,投入是要看到回报,着重投资激光电视却没有看到明显回报,投资者也开始心急。

于是,在多重压力下,海信变得饥不择食,开始通过碰瓷小米、TCL、三星等品牌塑造自己销量卓越的形象,以期重振市场信心。2022年世界杯上,海信耗费近亿美元打出的“海信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广告引争议,因为海信引用的奥维云网的数据中掺杂了东芝品牌的销量,也就是说海信拉了一个收购的日本品牌进来为自己的销量充数。实际上,无论是2022年的数据是往前几年的数据都显示,TCL才是全球销量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品牌。

随后,海信又以类似的手段从销量数据上“超越”三星成为“世界第一”。近期,海信又和小米在“中国第一”的问题上产生争议。

重营销轻研发引连锁反应

相比于提高研发实力增强产品竞争力,海信似乎更喜欢通过广告轰炸来实现收益提升。仔细查看海信的年报会发现,2021年海信的营销经费是研发经费的两倍,再往前几年的数据也是营销支出多于研发投入,注重营销已经成了海信的传统。

可是,重营销轻研发,产品的质量就难以得到提升,最后容易反噬品牌口碑。目前,这种策略在欧洲市场的负面影响已经出现端倪,不久前英国消费者组织测试了317款在售电视,其中测试结果为“不推荐购买”的四款电视全部是海信的产品,被测试的25款海信电视,23款不及格,成测试中表现最差的品牌。而在国内市场,海信电视投诉量激增,有用户反映海信电视出现“黑线”等质量问题,以及售后存在已读不回的摆烂式服务,消费者口碑急转直下。

浪子何时能回头

客诉激增,海信选择摆烂式售后。产品路线出现问题,重营销轻研发导致恶循环,海信统统选择无视。

在世界前三电视品牌三星、TCL、LG都坐拥自有面板厂,掌握供应链话语权的时候,海信依然选择吃“百家饭”,面板、背光模组要么买上游供应商的,要么买友商的,从未想过建立自有产线降低用户的购机成本,只安于通过合并中日品牌享受“世界第二”美誉,沉浸在数据游戏里无法自拔。

尽管销量数据和营销口号做得“非常漂亮”,但海信已经失去了用户口碑与核心竞争力。海信正与自己提出的“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渐行渐远,理想早已化为乌有。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