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年被撤销!盛极一时的专业“不香了”?

大帅
阅读

连续5年被撤销!盛极一时的专业“不香了”?

原标题:连续5年被撤销!盛极一时的专业“不香了”?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提到2022年撤销925个本科专业,撤销专业数再创历史新高。

据高绩(ID:gjdata)统计近5年(2018-2022)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结果显示,5年间,共计3030个本科专业被撤销,被撤销专业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

撤销!5年369个专业

一直以来,高校本科专业调整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

从具体专业上看,近5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成为被撤销最多的专业,高居榜首,共100所高校撤销此专业;而曾“红极一时”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撤销数量紧随其后,共97所高校撤销;此外,服装与服饰设计(70)、产品设计(66)、信息与计算科学(65)、教育技术学(51)、市场营销(5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9)、广告学(46)、工业设计(45)和生物技术(40)被撤销数量也均在40个以上,且这些专业撤销数量已多年位居前列。

从撤销专业的学科门类来看,近5年,工学撤销数量最多,其中工业设计专业撤销最多;管理学门类撤销总量位居第二,公共事业管理毫无疑问被撤销最多;理学和艺术学门类撤销总量皆超400。

撤销!是消失还是新机遇?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其中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据教育部给出的数据,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推进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

而这一优化改革,早在2021年,国务院在《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中就已提及,要求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及时减少、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在2022年年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也再次明确,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比如近5年撤销较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根据《光明日报》报道,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需求,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据悉,该专业从2000年起有增长趋势,也曾有过最辉煌的时期,但不得不说,一旦人才培养超过了社会需求,曾经的“热门”也会“凉凉”,而高校考虑到发展需求,纷纷选择撤销该专业。

而在中央政府一系列政策指导下,安徽、江西、河南、福建等多个省份出台推进高校进行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进行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对不符合需求的高校学科专业进行裁撤。

2020年12月,河南省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校增设急需新兴专业300个左右;现有本科专业数量削减10%左右,停招、撤销300个左右。

2022年7月,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教育厅联合召开江西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方案”新闻发布会。其中在《江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开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专项行动,通过“新增设置、压减停撤、交叉融合、改造提升”方式,新增设置一批急需紧缺专业,限制压缩一批饱和过剩专业,停办撤销一批错位低质专业,交叉融合一批新兴特色专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学科专业,实现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

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各省教育厅,不难看出我国对于学科专业改革的坚定决心。但撤销数量越多的专业,就一定意味着专业差或者即将消失吗?

答案是非也。虽然高校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已成常态,但撤销的专业不代表是“差专业”,也不代表从此一蹶不振,更不代表即将成为过眼云烟,相反,撤销是为了不断进行创新迭代,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比如临床医学专业逐渐以五年制、八年制为培养的主流,撤销七年制专业并不意味着这些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得不好,或不重视这一专业,实际却是恰恰相反。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尽管近几年撤销专业数量只增不减,但新增备案和审批的专业数量仍远大于撤销专业数。而无论是新设专业还是撤销专业,都应该回归理性,高校应围绕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来源:综合自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高绩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