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名医 | 纪立农:年轻“糖友”越来越多?首要原因就是它

半城柳色半声笛
阅读

搜狐名医 | 纪立农:年轻“糖友”越来越多?首要原因就是它

原标题:搜狐名医 | 纪立农:年轻“糖友”越来越多?首要原因就是它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糖尿病不再是老年病。据《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涉及204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和年轻人2型糖尿病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以下简称,疾病负担研究)显示,15—39岁的年轻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幅上升。生活中,年轻人苦苦挣扎于控制血糖“旋涡”的例子也随处可见。年轻“糖友”为何越来越多?

在4月11日由礼来制药主办的“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暨胰岛素临床应用百年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指出,无论是从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还是从医生个人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体会来看,现阶段造成糖尿病低龄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超重和肥胖。

近年来,早发2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已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持续关注。上述疾病负担研究给出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15—39岁的年轻人2型糖尿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从1990年的117/10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183/10万人,小于30岁的人群中,女性2型糖尿病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更大。

纪立农教授曾援引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指出,中国30—39岁人群早发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5.4%;过去十余年里,中国早发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涨了约4倍。

“青少年有了肥胖问题后,他们出现高血糖的时间会非常明显的提前。如果一个孩子同时有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等情况,到了一定年龄很可能得高血压,以至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早死的机会明显升高。”纪立农教授强调,除发病年龄早外,年轻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结局往往很差。有研究发现,40岁前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他们发生中风、心梗的机会要明显高于在比较晚的时候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改善不健康环境是对抗早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纪立农教授表示,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青少年、年轻人发生糖尿病的关键。年轻人要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控制好日常饮食,避免肥胖发生。一旦得了糖尿病,要用最有效的方法管理血糖,早期干预,尽可能降低疾病负担。

管理血糖离不开胰岛素的帮助。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降糖治疗的“终极武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年是胰岛素在中国临床应用的第100周年。1923年,在胰岛素商业化的5个月后,北京协和医院开出了第一例胰岛素处方。

“百年前胰岛素的规模化应用,开启了医学界与医药工业界的合作创举,也使糖尿病从一种致命性的疾病变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疾病。”礼来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文睿先生(David A. Ricks)表示,如今,糖尿病管理仍是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领域共同面对的难题,而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一百年来,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再到今天广泛使用的人胰岛素类似物,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纪立农教授谈到,目前广泛应用的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已经可以模拟人体正常生理分泌曲线,同时可让患者注射时间更灵活,治疗依从性也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据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玉秀教授介绍,随着近年胰岛素带量采购的深入执行,药物已经大幅降价,患者负担显著降低。集采也进一步缩小了第三代胰岛素与第二代胰岛素的价格区间,助推临床应用上的升级换代和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升。

即便有如此多可用的血糖管理手段,我国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202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知晓率仅为36.7%,仅32.9%的患者接受过规范治疗,其中仅50.1%的患者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与2013年相比,这些数据并没有显著差异。

李玉秀教授告诉搜狐健康,血糖达标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不同地区医生的诊疗能力有所差别,优质医疗资源难以下沉,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最及时、最准确的治疗方案,甚至有些医生不敢给患者开启胰岛素治疗;另一方面,患者的依从性不尽相同。很多患者做不到长期随诊,吃药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影响血糖达标率。

“基层糖尿病患者教育非常重要,就算胰岛素价格再低、降糖药再好,没人用、不会用,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李玉秀教授强调。

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写回复
更多知识